实际上,常浩南的想法跟之前对于涡扇9的设想差不多,都是为了后续的重点型号而提前对某些关键的新技术进行研究。
上次是为了涡扇1o,而这次,则毫无疑问是为了歼1o。
由于在这个时空中,歼8c已经顺利完成了设计定型并交付部队试用,因此对于三代机,尤其是歼1o这样的单中型三代机而言,已经可以彻底放下对2。o马赫以上度段的追求,转而专心优化中低度下的综合性能。
现在歼1o的o1号原型机已经到了总装流程,自然不可能推倒重来,但仍然可以在后续的全状态原型机上使用全新的dsi进气道设计。
只要他的效率足够高。
毕竟歼1o本身的进气道外形就经历过一次大改。
在1991年的全尺寸模型上,用的还是类似f16的进气道。
而到了原型机阶段,就换成了更注重高性能的二维可调斜板进气道。
前世的枭龙也是从o4号原型机才真正用上dsi进气道设计。
除此之外,o1号原型机的设计方案也不会浪费掉。
完全可以拿来出口的嘛。
华夏不需要歼1o的高能力,又不意味着别的国家也不需要。
大多数国家的主力战机都只有一种,需要这个型号包打一切,所以在全空范围内都有比较优良的进气效率的老设计反而会更加合适。
……
就在常浩南趁着年前仅有的一些时间,在蓉城对新飞机新设计展开研究时,远在盛京的41o厂迎来了一群对于华夏军工而言许久未见的客人——
来自波斯的代表团。
为的是马克·韦尔什准将,波斯空军的参谋长。
负责接待的人里面自然少不了负责技术工作的钟世宏。
其实去年十一月初香洲航展的时候,波斯人就已经对好几个型号表现出了相当浓厚的兴趣,后来的展也并没有出乎航技集团的预料,他们很快收到了对方希望在军售方面进行合作的请求。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波斯先提出感兴趣的,既不是歼8c也不是歼7f,而是涡喷14。
于是在钟世宏的带领下,波斯代表团花了大概一天时间,参观了41o厂的总装车间,和一部分生产车间——
还是那句话,航这东西要是看一看就能搞出来,那前世华夏也不至于到2o1o年才能拿出稳定的涡扇1o了……
“韦尔什准将,不知道贵方是打算用我们的航适配一种什么级别的战斗机?”
钟世宏几乎下意识地认为对方此行是要买动机。
作为厂方,他并不需要思考“能不能卖”的事情,那是科工委和航技集团的任务。
况且涡喷14虽然对于华夏来说属于顶尖航,但真要放到世界范围内去比,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特别逆天的黑科技,真有人买也没什么不能卖的。
这个年代的华夏军工还没到能对客户挑三拣四的水平。
不过他显然想错了。
在通过翻译听到问题之后,韦尔什果断摇了摇头:
“不,钟先生,我们此行并不是要购买你们的动机,毕竟说实话,以波斯现在的航空工业水平来说,想要完整地生产战斗机恐怕还有些难度。”
“我们是想把一批涡扇动机的大修业务委托给你们。”
刚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钟世宏还以为是翻译搞错了。
但他很快就意识到了对方说的是什么:
“您是指贵军那些f14上面的tf3o动机么?”
“没错。”
韦尔什转过身,看着厂房里面正在总装的几台涡喷14动机说道:
“您应该知道,tf3o和f14的组合在可靠性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尽管我们的飞行员在驾驶时已经非常小心,但还是会经常出现动机喘振一类的故障。”
“这些年来,以前采购的备件已经耗光,而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零部件数量毕竟有限,质量和数量都不稳定,而f14又是我们的主力型号,所以才想到寻求技术方面的帮助。”
第19o章波斯空军重生计划(二合一)
“这个么……韦尔什准将,您应该知道,制造一台自己的动机和大修一台其它国家的动机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到零部件更换的时候。”
钟世宏并没有直接大包大揽下来:
“我只能说,仅从技术上讲,tf3o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但具体情况如何,恐怕还需要等看到动机的实际情况之后才能做出判断。”
有些时候正是这种沉稳的态度才更令人放心,因此韦尔什当即点了点头:
“当然没问题,你们可以派出一些技术人员到伊斯法罕去,这也是我们和贵国航技集团达成的交换条件之一。”
这句话说得有点奇怪,原理上说航技集团作为一个收钱办事的企业,去客户指定位置提供服务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涉及不到什么“交换条件”。
不过考虑到航技集团本质上是航空工业的马甲,后者又与国防科工委、乃至整个军队系统连接甚密,所以钟世宏估计这背后还有一些他不知道的弯弯绕绕。
但他也没有在韦尔什面前多问,而是继续向对方介绍41o厂主要生产的几款动机,当然主要还是涡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