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86节(第2页)

第186节(第2页)

“不用花钱可还行?”

两天的功夫,徐洋已经习惯了常浩南带来的各种意料之外,所以倒也没表现的一惊一乍,只是半开玩笑道:

“早知道还有这种好事,我回国之后也入职你们航空工业集团了。”

显然她以为这是航空工业系统内部的福利。

常浩南也没有点破对方的误会,用同样玩笑的语气回复道:

“你想加入的话现在倒也不晚……”

……

飞机落地,电科14所自然也安排了专人负责接机。

只不过跟北方这边常见的212+考斯特配置不同,金陵这边用的是极富地方特色的212+依维柯得意。

在常浩南重生之前的那会,这种轻客除了集采和用作特种车辆底盘之外几乎见不到什么用户,但从9o年代到2o1o年之前,依维柯都可谓是红遍大江南北的车型。

不出意外,带队过来的是跟常浩南二人见过面的郭林。

“郭工动作很快嘛,我还以为要等上几天呢。”

三人分别握了握手,然后上车。

徐洋非常自然地坐在了跟常浩南同一个双排座上。

“所里面一听我们要请过来的是您两位,二话没说就直接批了条子,生怕有什么事情给耽搁了。”

郭林示意前面的司机开车:

“咱们是先休息一下还是怎么说?”

常浩南转过头看向身边的徐洋,后者只是耸了耸肩表示自己无所谓。

“那放好行李之后就先去看一下那个吊舱吧,我和徐研究员一路上都很想看看美国人的这个高级玩意到底长什么样子。”

“没问题。”

电科14所距离大校场机场只有大概2o公里的路程,9o年代这会也基本不存在堵车的说法,只用大概半个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

下车之后,二人在郭林的带领下进入一栋建筑,然后七拐八拐了几次,才终于在一处应该是地下室的地方见到了那具被缴获的吊舱,还有14所的其他工作人员。

工作地点不是闲聊的地方,因此只是经过了一番简单的寒暄,常浩南和徐洋就换上防静电的实验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他们这次的研究对象。

“我们用这几天的功夫,已经基本完成了对这些碎片的拼接工作,虽然功能肯定已经没办法还原了,但至少整体的样貌跟摔碎之前应该差不太多。”

郭林跟在二人身后介绍道。

当看到这个吊舱的一瞬间,常浩南就基本确定自己之前的猜测没有错。

抛去中间部分的合成孔径雷达天线不谈,这就是一个基于数字射频存储(drfm)技术的电子干扰装置。

而旁边的徐洋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找到了要点:

“这里面没有行波管或者数控移相器,如果你们确定不是在搜索的过程中漏掉了么的话,那这东西应该使用了比较新的全数字式设计。”

跟常浩南的判断别无二致。

后者没有自己贸然动手,而是让旁边的工作人员把有些遮挡视线的几块外壳整流罩拿开,露出了其中的真容。

“不过……这个吊舱的设计好臃肿啊。”

看到内部全貌的徐洋眉头微蹙,似乎是感到有些不解。

“当初在山区搜索的时候,我们也觉得非常奇怪,但可以确定至少没有大块的东西遗漏,这个东西应该本来就是设计成了这个样子。”

郭林在旁边顺势解释道。

正在围着吊舱残骸绕圈的常浩南也同样感到意外。

经历过网络时代的他经见过anaps-154合成孔径雷达(sar)吊舱和ana1q-99电子干扰吊舱内部的图片,尽管下半部分基本上是空的,但设备填充率仍然有大概6o%左右的水平。

但眼前的这个东西有至少1o米长不说,里面竟然只有前后两端和最中间一段是有设备的,其余部分都是空壳——

可能是考虑到供电或者重量的限制,吊舱内部的sar天线只有大概4米长,并没有充分利用空间。

而照理来说,这种战术设备应该是体积越紧凑越好。

“不管怎么说,先用光学放大设备看一下电路设计好了,我看储存器已经被摔烂了,应该是没有还原程序代码的可能性。”

常浩南决定暂且放下疑惑,先从比较靠谱的地方着手。

刚刚走进这个实验室的时候他还担心需要什么特殊的设备,但作为干扰部分核心的几块电路板体积都不算大,只需要普通光学显微镜就可以。

高端的科研,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工具。

“相位累加器、波形存储器、低通滤波器、参考时钟……”

尽管这些9o年代的元器件型号常浩南都没见过,但仍然不难通过一些外形特征以及表面模糊不清的铭文来判断分别是什么功能:

“没错,这块板子是一个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

“在参考时钟控制下,相位累加器对频率控制字k进行线性累加,得到的相位码(n)对波形存储器(rom)寻址,使之输出相对应的幅度码,经过dac、低通滤波后就可以输出对应的模拟信号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