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240节(第1页)

第240节(第1页)

“一步一步来,dsi进气道的事情可以往后稍稍。”

关于后续计划,常浩南早就打好了腹稿:

“失稳预测系统和稳定性管理系统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我计划在一到两个月时间里完成相关的算法和控制率设计,不可能总是两头跑,所以现在我需要你们派几个熟悉十号工程总体设计,尤其是飞匹配设计的人来协助我。”

“多长时间?”

纵然杨韦已经自认为习惯了面前这个家伙的逆天,但耳朵里听到的内容还是让他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一到两个月。”

之前在八三工程那边的时候,常浩南就已经习惯了应对这种场面:

“这样就可以不耽误你们的进度,在动机地面测试开始之前把这套系统整合到飞控里面去。”

常浩南之所以这么赶,是因为作为重生者的他通过后来的解密资料知道,歼1o的o1号原型机从下线到飞之所以隔了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并不是因为流传甚广的三滴油(现三滴油之后的检修只用了大概十天),而是由于地面试车过程中生过两次叶片损坏问题,耗费了相当多工时进行修理,最后通过调整进气道的一些细节才通过。

如果能避免这一档子事,那歼1o的飞其实可以提前到97年下半年的。

他当然也可以跑到611所,想办法提前把相关设计给完善起来。

但这么做一样要耗费不少时间。

相比之下,不如把这个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提前做出来,避免生那两次叶片损坏。

如此,既不至于耽误多少时间,还能让611所的设计人员自己现并解决那个问题。

毕竟工程领域的有些东西,只有自己错过才会有所体会。

而且如今的常浩南也不再像刚刚加入八三工程时候那样,需要通过几次成功的问题分析和改进设计来给自己提供足够的声望。

名字放在那,就够了。

就比如今天,他只是做了个ppt,结合简单叙述,就足以让611所把自己的建议纳入考虑。

……

杨韦当然不知道歼1o在未来的测试中会生什么,但是他非常清楚,常浩南开的系统可以提供巨大的容错空间。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给予整个项目起死回生的机会。

为此就算把测试进度推迟几个月都不亏。

而现在,对方竟然表示完全不需要耽误时间……

“这样吧。”

真香这种事情,一旦生第一次,那第二次就不会再有任何心理负担,因此杨韦很快做出了决定,

“十号工程的总体设计,最熟悉的当然是宋总,不过他得一直呆在蓉城那边负责抓总,接下来的么,那就是我了。”

“我留在这给你当副手,如何?”

都是为了十号工程,什么甲方乙方,狭隘!

第311章来到华夏的伊尔78

作为前世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高工,人生才重启一年时间,就能捞到杨韦这种大佬给自己当副手——尽管只是临时的,也确实让常浩南在心里暗爽了挺长时间。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那套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以一个前所未有的度,从设想逐渐变为现实。

而在这段时间里,世界,同样正风起云涌。

距离京城15oo公里以外的青唐省东部,四架白色涂装的歼8c战斗机高掠过戈壁滩上的天空。

海军航空兵9师25团飞行员王炜上尉正坐在12号机的机舱里,与队友维持着编队飞行的同时,还要通过两侧的座舱玻璃向外确定地标。

对于华夏的航空兵来说,在这个还没有国产导航系统的年代,即便只是听上去非常简单的长距离转场飞行,由于涉及到陌生空域的定位问题,真正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而任务属性与空军不同的海军航空兵,在这方面甚至要更为薄弱一些。

别的不说,王炜本人自从9o年航校毕业到现在7年时间,这还是第一次深入内陆空域进行飞行。

因此,尽管有经验丰富的师长唐一平带队,另外三名飞行员还是免不了有些紧张。

他们从琼省转场飞行到这里,中间不经过任何降落,燃油量本来就紧巴巴的,在导航定位上绝对不能出现什么差错。

而且让人不解的是,尽管全程没有空中加油,但四架飞机还是全都装上了空中受油管。

这种不可伸缩的设计结构简单,但如果不加油的话,那带来的阻力反而会导致航程缩短。

好在他们最担心的事情没有生,在继续维持方向飞行了大约15分钟之后,电台里面传来了不太清晰但还算连贯的声音,表示基地已经捕捉到了它们的信号,要求他们调整方位到145方向,并且开始下降高度。

“机场只有一条跑道,所以你们要分两批才能降落。”

塔台指挥员在最后说道。

根据1984年华约组织的盾牌84演习,一条跑道在5分钟之内可以起飞72架战斗机。

但这种高端玩法一来在和平年代没有必要,二来对于这功夫的华夏航空兵来说基本属于想都不敢想的内容。

所以王炜的12号机和他的僚机13号机需要在机场上空额外多绕一圈。

就是这一圈让他注意到了在远处的停机区域,正好有两架体积巨大的运输机被缓缓拉入机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