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268节(第2页)

第268节(第2页)

“嘶……”

听到这种情况,常浩南也是有些挠头。

两千万这个数字,说多其实不算多。

尤其对于从航空业出身的他来说更是这样。

毕竟刚才还提到过的圆环工程,光是第一架飞机的预付款就有3。5亿美元,112厂造一架歼8c战斗机,哪怕调拨价也得将近这个数。

但是就一家二级企业来说,这个数也着实不少。

毕竟据之前卢育英所说,包括611所和132厂在内的1o家研究所和制造厂,总共也就给歼7f型号的开筹集了4ooo多万人民币的经费。

江重一年就亏进去一半,着实不是什么好现象。

另外,作为一家曾经有过峥嵘岁月的大企业,这种亏损更重要的还不在钱上。

而是说明厂子内部存在问题。

重型模锻压机这种大国重器,属于在生产和后续的制造过程中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的。

所以肯定不是随便找个规模足够的厂丢过去就完事了。

想要阻止华夏关于机械制造业的统筹规划部门被瓦解,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证明“机械制造业属于夕阳产业”是个伪命题。

尽管机械工业部和冶金工业部被撤销存在一些外部因素,但要是能跟二十多年后一样,工业制造业每年实现几万亿的营收,那根本就不会存在这种想法。

不过这个坑实在是太大了,饶是常浩南开了挂,在短时间内也根本不可能填上。

要知道,在他重生过来之前的1996年第一季度,全部国有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都是处于净亏损状态的。

光提升几个厂几家企业的效益根本扭转不过来这个趋势。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证明“高端机械制造业不是夕阳产业”。

考虑到时间有限,这个重型模锻压机基本上就是唯一的翻盘点。

思索片刻之后,常浩南再次开口:

“怀主任,我想我需要更详细地了解一下江重目前的现状。”

“这个好说,我让兵器工业总公司尽快递交一份报告上来,应该用不了几天时间。”

这种要求对于怀国莫来说根本不算个事,因此当即答应了下来。

但常浩南却摇了摇头:

“不是,看报告虽然能掌握江重的一些基本信息,但还是不够直观。”

“我是在想,能不能亲自去江城那边看一看厂里面的具体情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言权。

这是伟人提出的著名论断。

而调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亲眼去看看。

实际上,以江重目前的情况而言,常浩南不用问也知道,从江城市到鄂省,再到兵器总公司乃至国防科工委,绝对都是去现场看过的。

但是这些部门的领导目标太大,一举一动都几乎处在万众瞩目之中,恐怕行程刚一安排下去,厂里面就会提前知道。

再加上搞科研或者搞行政出身的人,对于工业生产常常缺乏概念,对方又是早有准备,就更不容易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了。

所以想来想去,常浩南自己反而是最合适的人选。

面对这个要求,怀国莫犹豫了一下。

倒不是说他害怕常浩南看出什么来。

主要是担心他太年轻,经验不足。

怀国莫自己就是搞技术出身,非常明白实验室和工厂之间的差别。

常浩南之前虽然也在各个厂所的生产科研一线呆过很长时间,但是航空工业系统毕竟算是他的老本家,管事的多少都能和杜义山扯上点关系,而且还有非常浓厚的军工背景,情况相对比较简单。

而江重虽然被列入兵器工业总公司旗下,但仍然处在过渡阶段,整体运作仍然相对独立,更接近一个普通的地方性国企的传统样貌。

如今又正面临企业大规模改制和下岗潮的冲击,人心思变、鱼龙混杂,局面相当复杂。

别说是一个技术出身的2o多岁小年轻,哪怕是一些从基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老油条,面对这种情况都比较麻爪。

在此之前,各级领导已经到江重视察或现场办公了不下3o次,但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更进一步说,被人糊弄了还是小事,要是让人给坑了才是大麻烦。

目前国防科工委内部,已经把常浩南定为了对于国防技术展最关键的人员之一,可绝对容不得出现什么差错。

“关于这一点,我需要向丁主任汇报一下才能决定。”

第348章咱也是能混到安保的人了

常浩南理解对方的顾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