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
“厂长……”
好在这些人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常浩南。
而林旭费尽口舌,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最终用订单还没最终签署的由头,以及这个月月底会再25%生活补贴的承诺打走了过来讨债的人群。
“让常总见笑了。”
总算解决危机的林旭有些不好意思地重新整了整衣服,
“江重没有启动工人的下岗程序么?”
常浩南一时间不好判断这到底是自导自演,还是真的赶巧了。
“启动是启动了,也完成了前两批,总共六百多人。”
林旭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解释道,
“但是买断工龄也是要钱的,我们厂大几千人,按照计划有一多半都要清退,这补偿金加起来又是好几千万,靠我们自己肯定是拿不出来……”
显然,他是在进一步想办法降低厂子的预期估值。
因为这意味着除了资产负债表上面那4个多亿的窟窿之外,厂里竟然还有一大笔“隐性负债”。
任何想要接盘的人,都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资金以及人事方面的风险。
常浩南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远处正在离去的人群,又和林旭握了握手。
“林厂长,我相信,会有办法的。”
后者只当这句话是在安慰他,便也点了点头:
“是啊,一定会有的。”
第355章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
常浩南一行人本来就没什么行李,因此离开江重之后,连招待所都没回就直接去了机场,并在当天晚上重新回到了京城。
第二天一早,连夜赶出一份上万字调研报告(当然是打印稿)的常浩南顶着惺忪的睡眼,再次来到了国防科工委丁高恒的办公室。
“小常啊,这次去江城,收获如何啊?”
这功夫丁高恒也是刚刚上班不久,一边整理着早上送到办公桌上的文件一边问道。
“不瞒您说,丁主任,这三天时间,他们可是给我唱了一台大戏!”
常浩南说着,从包里把那份颇有些厚度的报告掏出来递了过去。
“一台大戏?”
听到这种说法的丁高恒先是一愣,然后把手里刚刚拿起来的红蓝铅笔放下,接过报告翻阅起来,
“那边的情况不乐观?”
“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不过对于咱们科工委来说,倒也未必完全是坏事。”
常浩南说着从旁边拿过水壶,给丁高恒把保温杯里的水填满,然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里面的水温度刚刚好。
以丁高恒这种位置,在上班时间之前会有专门的人负责把这些生活上的杂务处理好,常浩南也就跟着沾了沾光。
前者起初还是一目十行,但在翻到第三页的时候,扫视的目光就已经明显开始减慢。
“把本来还能用的设备做成报废,拉低生产效率,市中心高溢价的地皮廉价出租,故意做低资产数额,夸大资不抵债的情况……”
丁高恒脸上的表情也逐渐严肃起来,
“真是好手段啊……这么一来,等再过一段时间,分文不出就能把原来属于国家的优质资产拿到手里……”
他把看了一多半的报告放下,整个人靠回座椅靠背上:
“过去我倒是从财政部那边听说过一点只言片语的说法,但这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完整和系统的情况报告。”
作为搞技术出身的国防科工委一把手,丁高恒在这一类问题上面的敏感性远不如整个职业生涯都在机关里面摸爬滚打上来的老油条们。
当然,更重要的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科工委虽然也管着一些企业,但实际上只是业务层面的领导,而且眼下归纳起来实也就五家。
航空工业总公司、船舶工业总公司、兵器工业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和航天工业总公司。
听名字就知道根本不可能面临整体性所有权变更的问题。
在此前十余年的军工系统自力更生阶段,倒是确实有一些厂所把军转民做得不错,现在由于政策缘故,需要进行厂转企的改制。
但企业性质是没有生变化的。
所以丁高恒也确实没有必要把太多精力放在跟自己主业无关的地方上。
“其实,要说完整,倒没有多完整。”
常浩南很是诚恳地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