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欢迎各位加入数值模拟与数据分析实验室。”
“相信用仿真模拟手段做过课题的人都清楚,目前国外主流的数值模拟软件,在计算效率和精度上很难兼顾,并且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尤其是多场耦合的复杂问题很难得出结果。”
“所以我们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最重要的项目,是先给我们自己制造一把趁手的工具,也就是一个全新的、面向多物理场的仿真模拟软件。”
常浩南把ppt翻到下一页,上面是花了几天时间设计好的工作流程。
为此他花掉了系统提供的全部科研点数。
即便如此,依然只能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后面还需要持续进行升级和维护。
足以见得这个项目的复杂程度。
“相比于过去的传统手段,我们主要改进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一种全新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方法,我已经把相关的理论内容以书面形式给了各位,并且这个部分将会由我本人亲自负责,因此在会上就不再做讨论,如果有感兴趣或者不了解的地方,可以后面再来跟我交流。”
“第二,是分别针对力-热和电-磁两组强耦合场开新的时频域算法。”
“第三,对于绝大部分可以使用传统方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会彻底放弃有限元法,但对于复杂问题,需要开全新的并行有限元分析过程。”
“第四,是优化我们在几乎所有数值分析方法中的关键步骤,也就是网格生成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脏’几何问题,要拿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效率,我将会把后面三部分任务分成9个模块交给不同的小组做同步的并行开,最后再集中对接到我这里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
这句话一出,整个会议室毫不意外地陷入了一阵惊呼声之中。
就连老成沉稳的宋建等人,也是颇为诧异地抬起头看向台上的常浩南。
实际上,后者所说的四个方面听上去好像不多,但其实已经相当于把传统的数值分析方法给整个推翻了重建,难度本来就堪比移山。
现在他竟然还不准备一项一项按照顺序进行,而是要同时来搞?
还要让所有的模块都对接到他本人那里?
这不仅需要极强的全局掌控力,更重要的是容错率很低。
“常总,您说的这种模块化开,效率确实是高了,但万一要是有哪个部分结果出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那可是要牵一而动全身啊……”
“是啊常总,这样对于我们来说倒还好,您那边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毕竟要整合所有的模块……”
众人的反应并不出乎常浩南的预料。
实际上,如果没有系统帮忙,他也不敢玩出这种花活。
前世洛马公司在开f35的飞控软件时就用了这种办法。
而且还外包给了印度程序员。
最后一直到常浩南重生那会,服役已经十年了,还有一百多个bug没修好……
他抬起双手,在半空中向下按了按,示意大家安静。
“我可以确定,结构性的设计问题,不会出现,只要所有模块内部不出现差错,组装到一起之后,肯定能够稳定运行。”
常浩南用极其笃定的语气说道:
“至于编写程序过程中出现的bug,这个无法避免,但并不会对我们的项目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你们在把项目提交给我之后,如果有bug,我可以给伱反馈到具体的位置,到时候再改就行了。”
“另外,你们每个人虽然只负责一部分程序,但也要对整体的开思路有一个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执行具体任务时的方向不出问题,所以同样性质的会,总共要开三场,分别介绍后面三个部分工作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包括理论,以及算法。比如今天先讲最基础的第四部分,也就是自动网格生成算法。”
“总的来说,只要你们跟着我的指引,把我已经构思完的思路以代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项目就肯定能走到最后。”
几句话结束,整个台下鸦雀无声。
如果换个人站在上面,恐怕早就已经被轰下去了。
但是现在。
一方面是宋建刚刚表现出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大家多少了解这位席科学家之前的一些牛逼事迹。
再加上常浩南刚刚说话时那种自信但却不盲目的感觉……
众人脑子里几乎同时跳出一个念头:
“难道真能行?”
常浩南看着面前表情各异的与会者:
“我讲明白了么?”
第362章你说的这个思路,是我提出来的
在确认所有人都没有其它问题或者疑虑之后,常浩南便再次回到了会议的主题中。
“既然没问题了,那我们就按照这张ppt上面的倒序,先开始介绍一种全新的空间网格结构参数化生成方法。”
当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旁边的科研助理也从外面给他拉进来了一面黑板。
虽然大部分内容都已经放在了ppt上面,但是考虑到下面坐着的不少人都只是入职不久的讲师,因此常浩南觉得自己有必要在某些地方补充一些细节。
“由于目前的工作量基本已经饱和(以及科研点数已经耗尽),我们暂时还不会在软件中加入图形绘制功能,而且考虑到软件推广使用的难度,即便以后加入,我们也必定要保留与cad、catia、3dsmax这些市场上常见软件的接口,在这个方面不会留给我们太多操作空间,所以我们需要用边界表征作为几何模型表达方式。”
“从拓扑结构而言,边界表征由顶点、边、环、面、壳和体构成,其中顶点在几何中对应点,边在几何中对应曲线,面在几何中对应曲面,一个最简单cad几何模型的拓扑结构就是像我正在黑板上画的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