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后就请海老总在工作上面多多担待一些了,我毕竟还年轻,很多事情上的经验不足,万一有什么做的不合适的地方,还需要海总的指点啊,还有,您也直接叫我的名字就好。”
从之前有限的几次接触来看,海谊德并不是个喜欢胡乱插手的领导,所以常浩南也把姿态放的比较低。
“浩南同志,谦虚了,谦虚了,你放心,我主要负责给伱提供一切所需要的支持,绝不随意插手技术问题!”
实际上,海谊德跟梁卓平或者罗海荣不同,他本身也是一名航领域技术人员,倒还真不是一路走行政路线上来的。
在昆仑动机型号展初期,有不少关键技术就是由他本人主持攻克。
只不过一方面后来担任所长职务之后,精力不可避免地被行政工作分散,另一方面则是经过去年涡喷14的改进工作之后,他也已经意识到常浩南在技术方面的能力确实出自己太多。
更重要的是,海谊德心里清楚,作为行政负责人,只要涡扇1o这个项目能顺利定型,必定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劳,完全没必要为一些权力分配上的小事跟这么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对着干。
太亏了。
常浩南那个总设计师任命文件上可是直接签着两个大领导的名字。
说别人背景通天那是修辞手法,说他背景通天只能算正常描述。
真要是俩人掐起来,最后被踢出去的是谁,拿脚指头都能想到。
“对了,小常啊,还有件事情。”
在常浩南和海谊德完成了例行的客套之后,阎忠诚一只手撑在桌上,突然插了一句进来:
“拿到你们火炬公司那个新软件之后,我这边涡喷14航改燃的项目已经到最关键的时候了,得从你们太行这边要个人来帮忙。”
“谁?”
刚开始听到这个要求的常浩南只觉得有点奇怪,但毕竟二人之间关系相当不错,况且现在太行项目这边家大业大,也不差一个人。
“张恩和张总,让他到我这来跟我搞航改燃吧,怎么样?”
阎忠诚一只手有节奏地敲着桌面,看似不经意地说出了自己想要的人。
“当然可以。”
常浩南先是一愣,然后顿时理解了对方的意思:
“有劳阎总费心了……”
张恩和是太行项目过去几年中的总设计师,今年已经58岁,实际马上就快退休了。
阎忠诚把这么一位要过去,自然不是真的缺个有经验的人手,而是给常浩南排除可能的麻烦。
尽管对方在更换总师这件事情上表现的非常高风亮节,但不管怎么说,前任总师如果继续留在项目组里面,总归显得非常奇怪。
哪怕张恩和不别扭,也难保常浩南不别扭。
万一再因为沟通不顺畅而闹出点什么不愉快那就更没必要。
所以不如把风险解决在萌芽中,让老张直接去航改燃那边养老。
反正作为涡扇1o过去将近十年的总师,他的名字也已经很难跟这个型号分开了。
确定了这最后一件事情之后,海谊德朝着半空中兴奋地挥了一下拳头:
“那浩南同志,现在研工作所需要的人员都已经到齐,我咱们明天上午,不,今天下午就召开一次涡扇1o项目组骨干成员的技术会议,把你的正式任命告诉大家伙!”
第414章航,从核心机抓起
一边走一边说话的功夫,三个人已经来到了海谊德的所长办公室里面。
“不不不,海总,没必要这么着急。”
看着几乎已经迫不及待的海谊德,常浩南反而阻止了他提前开会的打算:
“毕竟是全国协作,全体骨干成员的技术会议规模太大,可以多准备准备,先让从其他单位过来的同志们熟悉一下6o6这边的环境和工作模式,这样也更好开展后续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海谊德听到这话之后当即止住了转身的动作,紧接着双眼一亮:
“常总的意思是……让其他兄弟单位的同志也……”
而他能够听出来常浩南这句话的弦外之音。
那就是对方准备借着这个机会,重新把整个华夏的航空动力产业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整合起来。
第一步自然就是一些细节问题。
常浩南点点头:
“没办法,既然要参与同一个项目,那总要先统一工作方法,既然太行项目是以6o6所和41o厂牵头,那相关惯例自然要按照咱们现有的办法执行。”
6o6所在业内一般直接被简称为国动力所,根本不需要带盛京两个字,因为在最早的航空产业规划中,这里实际上是全国唯一一个航空动机研究所。
虽然后来随着三线工程等一系列事件搞得航厂所遍地开花,但6o6所的地位倒是一直没被动摇过。
不过没被动摇归没被动摇,三四十年下来,大家在一些具体的业务方法也已经有了相当巨大的差别——
尽管随着一系列新的国军标文件布和实施,华夏的航空产业已经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一套标准化体系,但标准毕竟只是一个最基础的东西。
同一套国家标准之下,长期独立工作的设计和制造单位所形成的习惯和风格还是会产生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