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景斌趁这个机会赶紧介绍道:
“东北特钢是去年年底才由三家特钢企业合并组建的新公司,我觉得,单靠他们自己,不可能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拿出跟咱们nsk媲美的产品。”
“你说得对,庆君……”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办公桌后面的羽田说着轻轻摸了摸下巴:
“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啊?”
庆景斌刚想起身否认,随即意识到羽田俊介说的“我们”并不是他和自己,而是指在华夏的其它日企。
日本企业出海,虽然表面上明争暗斗不断,但其实是有一个产业联盟的。
比如在机床领域,nsk向华夏企业出口的轴承不能威胁到大隈、牧野、三菱这些品牌在华夏销售的型号。
相应地,在轴承领域,大同制钢出口的原料也不能威胁到nsk、ntn这些品牌在华夏销售的型号。
而在羽田俊介看来,一个华夏企业能拿出跟日本产轴承性能相近的产品,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破坏了这条规矩,向那个东北特钢出售了过限制的零部件。
考虑到nsk本身就大量采用了椿中岛的产品,而后者最近又积极在华夏这边投资建厂……
那么答案似乎已经不言而喻了。
“庆君,感谢你从金陵打探到的消息,我会通知国内,让上面跟椿中岛交涉一下。”
羽田俊介抬起头,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
“另外,如果这件事情能妥善解决,那么华夏大区副部长的位置,我也会向总部推荐由你来担任……”
庆景斌听到这句话,兴奋地半弯下腰,行了个鞠躬礼:
“感谢羽田部长!”
第459章歼11总装下线,多弧离子镀技术!
常浩南当然还不清楚,自己本意只是想要解决直升机国产化率问题的随后一个电话,会给整个华夏的汽车行业带来一场大地震。
此时的他,又一次出差来到了盛京。
因为112厂负责总装的前两架歼11下线了。
当然,毕竟只是总装而已,本身的难度不大,112厂和6o1所最近这大半年来的主要精力,其实是放在整理和翻译跟苏27飞机有关的技术资料,以及跟苏霍伊方面的专家讨论下一步的改进方向上面。
本来这倒不算个什么大事,厂里也没准备搞什么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不过常浩南上辈子一直没亲眼见过国产的歼11系列战斗机,正好趁这个机会去解解眼馋。
还是联航的图154m,还是桃仙机场,只不过同行的人变成了保护常浩南安全的朱雅丹。
作为飞行器设计专业出身的博士,姚梦娜终究是个正常意义上的天才,很难像常浩南一样在内流设计(航)和外流设计(气动)两种思维模式之间进行无缝切换,因此她在协助完成了torchmu1tiphysics的初版开之后,并没有选择跟随常浩南一起参与太行项目的研,而是选择加入十一号工程,负责对歼11技术资料数字化,以及生产工艺改进工作。
所以实际上,这段时间以来,姚梦娜本来就一直呆在盛京。
至于徐洋,她对飞机的兴趣其实并不大,目前还在研究那个可以定向修改gps定位数据的算法。
从桃仙机场下飞机的流程,对于常浩南来说几乎像是吃饭喝水一样快成了本能。
照例,有一辆车停在门口等着他。
112厂的副总工程师何明亲自前来接机。
他和常浩南也算是老相识了,见面之后只是握了握手,便分别坐上了车子两边的后座。
“何总,你们厂这段时间的条件看起来好了不少啊。”
东北早秋的清晨已经有些寒冷,常浩南紧了紧身上的外套,环顾了一周车内崭新的装饰之后说道。
前几次他去112厂的时候都是坐的212吉普,而这次已经换上了一辆崭新的捷达王。
虽然也不算是啥好车,而且大概率是一汽支援兄弟单位的公务版(极限简配版),但再怎么说也是个正经的乘用车,比过去的212舒服多了。
另一方面,姚梦娜和他通电话的时候,在讨论技术问题之余也会聊起一些生活上的闲杂事情,根据前者的描述,112厂的伙食要比一年前强得多,至少除了早饭之外顿顿都能见着荤腥……
“那肯定啊,这半年,国内的订单数量就不少,再加上波斯那边升级f4的单子,虽然这些钱不是直接落到我们厂里,但终归是比以前宽裕多了,至少职工工资和福利都能保障起来,伙食费也从6块3涨到7块9……”
何明作为全厂的副总工程师,除了技术方面之外,还要负责不少管理组织工作,对于这些东西可以算是烂熟于心。
只有把职工的后顾之忧给解决了,才能把人留下踏踏实实工作。
在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谈之中,车子很快开到了北陵机场,112厂的总装车间附近。
“又回来咯……”
常浩南打开车门,从后座钻出来,紧接着深吸了一口盛京郊区的新鲜空气。
他重生之后第一次亲眼见证一个新型号的飞就是在这里,是经过大范围修改设计之后的歼8co3号原型机。
如今将近一年时间过去,无论是常浩南本人,还是112厂,乃至整个华夏的航空工业,都已经算得上今非昔比……
“好久不见,师弟。”
姚梦娜显然已经在这里等了有一段时间,见到常浩南下车之后便迎上来,主动打了个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