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465节(第1页)

第465节(第1页)

“那就只有……液态金属?”

常浩南点头:

“我初步想一想的话,最好是用铝或者锡,就像你说的,凝固点也不能太低,否则骤然遇到强冷对于晶体生长也有不利影响。”

这一次,马立平没有马上给出回应,而是在机柜前来回踱着步子,显然是在思索这个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常总,如果是用液态金属,那需要控制的可操作变量就更多了,尤其是冷却度提高的情况下。”

几分钟后,他重新停住脚步,看向常浩南:

“至少还要考虑液态金属本身在接触到晶体之后的温度变化,而且就算导热系数相对大,但因为流动性不足,所以液体内部还会形成一个新的温度场,必须同时对这个温度场进行控制,还要考虑到,我们的加热手段本身也是不均匀的……”

别说着手去算,哪怕只是想想,就让马立平感觉到头大。

“如果用均匀加热的方法呢,比如微波加热?”

旁边一直插不上话的钟世宏突然提议道:

“这样至少可以减少一个变量……”

话还没说完,就看到对面两个人正用复杂的眼神看着自己。

“你……要用微波……加热金属?”

马立平的声音有些难以置信。

就像他刚刚面对常浩南时候那样。

只不过,之前他是怀疑自己的水平是否不够,现在则是怀疑钟世宏的智力……

微波对于金属有趋肤效应,只能透过很浅的金属表层,并不能像烧水那样从内部进行整体加热。

“没事了……”

意识到自己出了个馊主意的钟世宏当即闭嘴。

“总之,如果引入液态金属的话,那控制逻辑会异常复杂,包括我们下一步的工艺优化,每多引入一个参数,优化难度都会呈指数型增加……”

“我们……真能在几个月时间里得到结果?”

当模型的复杂程度足够大的时候,哪怕用计算机也很难计算出结果来。

尤其眼下这功夫,华夏的算在硬指标上仍然比国际领先水平差不少。

“这个么……”

常浩南推了推头上的安全帽:

“别人我不好说,但既然是我来负责的话,问题应该不大……”

第58o章好tm大的导弹!(月初求一波月票~)

在跟马立平达成技术路线上的一致之后,常浩南便带着整个铸造研究小组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技术研当中。

另一方面,设备的问题也要同步解决。

前者刚刚之所以纠结了那么长时间,也正是这个原因。

毕竟是刚买回来不长时间的新设备,就这么直接给换了,实在有点败家。

不过两个人后面分析了一下,现这两种工艺虽然在控制方法上大相径庭,但基本原理非常接近,因此硬件上的差别反而没那么大。

完全可以在原来设备的基础上搞原位改进。

总算是让马立平松了口气。

他作为这个精密铸造中心的主任,虽然身上并不背着经费层面的kpi,但作为一個研究机构的一把手,总归要精打细算一些。

于是,常浩南又通过火炬集团联系到同为华夏科学院下属企业的盛京科学仪器公司,让对方按照要求对定向凝固炉的凝固设备进行改进,将原来的高凝固工艺改为已经被他注册了专利的液态金属冷却工艺。

当然,黎明厂手头这些,以及后续新购设备的专利授权费用,肯定是给免了。

但如果有其它用户的话,那两家公司就二一添作五,利润直接平分。

算是进行了一次不太起眼,但影响深远的合作。

此外,软件方面的升级仍然需要硬件层面的支持。

相比于冷端处在完全真空状态的高凝固法,新工艺对于冷端温度场的控制精度远过去,并且无论液锡还是液铝的比热容都相当巨大,也需要更加有效的感应加热电源、搅拌系统、温度传感器……

好在这两年华夏的工业水平被常浩南以点带面地推了好几波,确实进步很大,大多数零部件在国内都能搞到,像传感器这类比较精密的,也因为跟欧洲那的合作关系,不难绕过基本已经名存实亡的技术封锁买到精度比较高的。

只不过,这个过程肯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得等。

至于前面提到的熔模铸造过程模型设计,常浩南则是早就已经把架子给搭好了,只是还需要足够的数据对各种参数进行调整。

所以,在确定了制造单晶涡轮叶片的具体研究方案,并把工作安排下去之后,他本人反倒没有最开始几天那么忙了。

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要根据铸造工序的数据进行调参,再反馈给生产端进行新的工艺测试,他又没办法像往常那样暂时离开盛京,去把精力放在别的项目上去。

总之,就是破天荒地闲了下来。

当然,以常浩南如今的地位而言,所谓“闲”也只能是相对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