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471节(第2页)

第471节(第2页)

于是,整个会议室里的工作热情顿时提高了不少……

……

多半个月之后。

或许是因为收到了常浩南画的饼所激励,也或许只是单纯运气不错。

总之,构建单晶定向凝固过程模型的进度,比预想之中要快了不少。

精密铸造中心里面,一身蓝色工装的常浩南站在那台经过专门改进的定向凝固炉前,给接下来即将负责试生产任务的设备操作人员讲解着整个生产过程的要点。

“单晶叶片制备的第一个过程是形成晶核,但涡轮叶片对于单晶完整性的要求很高,所以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植入籽晶法,而是利用选晶器,在自然生长的柱状晶种进行筛选。”

“涡扇1o叶片生产用到的选晶器设计在这个图纸上面,在起始段生成的柱晶经过圆截面螺旋的选晶段淘汰,最终只有一个能进入铸件,这部分能够控制的只有起始段的温度……”

“后面模具制作这些过程跟以往没什么区别,各位应该都很有经验了……”

“重中之重在于最后的这个凝固部分,热端,也就是结晶台水冷套的温度控制在2,抽拉度在4-4。5mmmin之间……”

“此外,在凝固过程中,要注意陶瓷型芯和型壳的膨胀系数不一样,经过高温冷却循环之后很容易生偏芯或者漏芯,导致尺寸出现偏差甚至完全结晶失败,所以在生产之前务必做好固定……”

“……”

如此详细的工艺参数,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求,让听讲的众人在轻松之余还有些意外。

毕竟,这可以说是整个华夏第一次工业化生产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单晶叶片,但他们刚刚记下来的操作要求,却几乎跟一本成熟的操作手册差不多。

哪怕已经听说过面前这位年轻总师的一些事迹,但仍然免不了一些将信将疑。

这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被选过来参与试生产任务的,都是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人员。

但经验丰富,在另一个方面也意味着他们更容易被过去的知识所影响。

当然,大家都是军工系统的老同志,意外归意外,不可能有谁不长眼地跳出来质疑总师的权威。

常浩南这个名字,至少在航空工业系统里面,说服力还是能够拉满的。

随着马立平的一声令下,所有操作人员迅回到工位,按部就班地开始生产前的准备任务。

“常总,我这次准备了两套人员和设备,可以做到每一轮生产测试之间无缝衔接,不耽误任何时间……”

马立平的一句话让常浩南愣了一下,旋即意识到对方是以为他可能还需要尝试几次才能成功,所以多做了一手准备。

怎么说呢。

想法是好的。

只是大概率用不上。

“这个么……”

后者稍微思索了一下,觉得如果说1oo%保证成功,好像有点违背科学那意思,所以还是稍微收了一些:

“马主任的准备确实到位,不过我大概有……九成半的把握,能一次生产成功!”

第587章完美的单晶

“九成半……”

马立平连续张了几次嘴,但最终还是没有出声音。

主要是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只好把视线重新投回了正在定向凝固炉周围上下忙碌的操作人员。

同为科研人员,他对于一些同行话语里面的“潜规则”自然是了解的。

能说出九成半这个数字,基本就相当于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只不过出于对统计学,当然还有玄学的尊重,不会把话说那么绝对罢了。

说实话,马立平心里面其实是有点打鼓的。

他在铸造工艺领域已经研究了十几年的时间,虽然华夏国内在这方面的水平并不算高,但也一直在跟踪国外的前沿进度。

哪怕是目前“精准”工艺优化做的最好的几个国家,也仍然只能做到定向而不是定量。

最终的参数确定,仍然需要在试生产过程中进行试错和调试。

只不过相比于经验-试错这种几乎纯靠蒙的路子高效了很多。

这还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情况下。

而眼前这选晶法加液态金属冷却法工艺,对于华夏来说完全是头一遭……

真就能一入魂?

怕是不太科学吧……

当然,想归想,马立平又不是刚进职场的无脑萌新,肯定不会把这种事情说出来。

开玩笑,对方二十多岁就干到国家重点型号的总师,能力和背景怕是都得通天,哪里是他一个五十来岁才评上教授的人能碰瓷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