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也就是靠着更加丰富的经验让这个过程更快一点,并且不至于试出什么大错来。
但是,在涡扇1o和模锻压机这类重点项目上面……
他是开了挂的。
正如姜甫和刚刚所说,系统可以提供一个成熟型号的所有参数。
只不过除了设计torchmu1tiphysics那次实在是着急以外,都不会直接把结果拿出来,而是要带着重新走一遍研流程而已……
真要说起来的话,对于如今的常浩南,直接开挂的项目反而才是少数。
然而绝大多数人也只会关注这类大项目。
至于诸如空警2oo预警机之类的“小”活,很多时候他连名字都不会挂在显眼的位置上,根本没有太多人能知道。
而以火炬集团名义完成的工作,外人更是不可能知道具体任务分工。
于是,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就只剩下这些开挂的部分了……
“这个么……”
常浩南摸了摸下巴:
“一方面是运气因素,另一方面……或许我有一种特殊的天赋,在选择设计参数的时候总是会出乎预料地精准。”
“不过这种东西说到底还是不可靠,所以不管过去怎么样,该走的测试流程还是一个都不能少,否则万一出了问题就麻烦了……”
他总不能直接承认自己开挂,所以只好用“特殊天赋”来解释了。
“行吧……”
姜甫和愣了一会,最后略有些无奈地感慨道。
就当是世界观的基础设定好了……
……
今天的测试流程,也跟之前是一样的顺利。
本来,航推转应该是一个比较值得让人惊心动魄的过程。
无论是华夏还是国外,大部分航要是出什么大问题,比如起火爆炸之类,那基本都在这个过程中生的。
但是在涡扇1o这,却单调地让人有些困。
如果不是耳边持续不断的高频轰鸣声,姜甫和恐怕真的有可能睡着。
毕竟,在高空台设备开起来之后,无论是指挥还是操作,都跟他没什么直接关系。
2o%……
4o%……
6o%……
8o%……
随着动机一次次进入实验,高压压气机被推到的n2转不断提高,逐渐逼近着设定工作转的上限。
在那块显示着测试数据的屏幕上,推力曲线也从最开始的145kgf一路上升。
最终,在不开启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最高转对应的稳定海平面推力停留在了841okgf。
8。41吨!
“嘶……”
看着眼前屏幕上平稳到接近一条直线的推力数值,姜甫和顿时被惊得清醒过来了:
“这么准?”
作为一个航设计师,相比于8。4吨这个推理数值本身,他更惊讶于实际测试结果与设计过程中纸面数值的一致性。
姜甫和清晰地记着,在测试之前跟bo1o1号原型机一并送到624所的预计参数手册上,中间推力标定为84ookgf。
那1o公斤的差距完全可以当做是测试误差忽略不计。
“这么算的话……”
他有些僵硬地转过头,看向身后不远处站着的常浩南:
“常总,您这个‘推重比9一级涡扇动机’的推重比……怕不是真能达到9吧?”
“嗯?”
后者本来就连轴转了一天,此时突然被这么一问,有点没反应过来:
“那……不然呢?”
姜甫和也被这个反问给整蒙了。
好一会之后才回过神来:
“不管国内国外,一般说推重比9一级,都默认是在八到九之间,过了9,就说自己是推重比1o一级了……毕竟还要给后续的改进型号留出宣传余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