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当然早就有了腹稿:
“高端产品现在肯定不行,但可以从低端做起嘛。”
“不管水平高低,还是得先把国内的行业生态给搭建起来,光靠卖算和服务器可养活不了一整条半导体产业链……”
“你们还有低端型号的产品线?”
李杰的关注点倒是有点不同:
“我之前听别人说,你们推出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国内之前从来没生产出来过的东西。”
常浩南摆摆手:
“跟意大利那边搞的合资公司肯定没有,我们需要靠那个打出品牌影响力,所以最早布的那个三轴netc加工中心就是最低端的型号了。”
“但是后续可能会成立一个工控事业部,专门向其它机床企业,尤其是国内的机床企业提供普通机床改数控机床的解决方案,这块肯定是以低端业务为主。”
“别看咱们国家的机床实力不强,但产量其实不低,把这块业务抓住了,虽然利润率比较惨,但是养活上下游一套产业不成问题。”
“等到人才水平提高上来,再以高国产化率为卖点回到pc市场,虽然对个人业务应该是没什么吸引力,但哪怕只吃敏感单位采购这块蛋糕也足够了……”
第674章空警2oo,和圆环工程
就在常浩南这边寻思着要如何釜底抽薪,把梦想集团的基本盘给逐渐蚕食掉的时候。
秦省,南郑。
随着总装车间巨大的房门缓缓升起,一架巨大的四螺旋桨飞机在一辆解放卡车的牵引下缓缓从厂房中驶出。
飞机前半段跟一架正常的运8f运输机并无太大不同,只是原来机头位置的玻璃领航员舱已经被不透明的蒙皮所封死,最前端还多出来一个“小白帽子”,此外就是下方多了密密麻麻的十几跟尖刺状的天线罩。
但是从机翼部分开始的后半段机身上,却高耸地矗立着一面差不多有三分之一个机身长的t字形阵面。
再往后,飞机的整个尾翼都因此而被加高,机尾下方也增加了两片呈倒v字型的尾鳍。
虽然机体本身仍然是过去那副圆润的模样,但多了背上的一面天线之后,整架飞机竟然有了点张牙舞爪的杀气在。
不消说,这自然是第一架完成改装下线的空警2oo预警机。
实际上,空警2oo的基础设计,尤其是其中t字天线和垂尾之间的耦合设计,常浩南在大概一年半之前就已经完成了。
跟金陵理工大学设计的远程火箭炮,以及贵航工业设计的歼教9一样,当时是作为torchmu1tiphysics内部测试的一个环节。
只不过,南郑182厂这边的技术底子确实有限。
他们的设计部门在几年前还只是驻场设计室而已,最近才刚刚扩充起来。
包括作为空警2oo项目双总师之一的梁绍修,虽然曾经也跟着常浩南等人完成过对运8新平台的改进,但也基本就只有这么一项完整的项目经验。
再加上这个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备份”的身份而存在,无论是资金还是其它资源都不太充裕。
所以一直拖到如今的1999年2月末才正式出厂。
其实,说是“拖”到现在出厂,倒也并不完全准确。
毕竟当年歼7ii改歼7m这种几乎不涉及气动部分的变化,都用了差不多4年时间。
二运输机改预警机毕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改进,气动、结构、供电等方面都要产生巨大变化。
就算其中最要命的天线尾翼耦合问题算是拿的现成解决方案,用不到两年时间完成其它部分并把飞机给造出来,效率也正经算是可以了。
只不过最近这几年,航空工业对于“效率”的认知,已经在某个人的带领下出现了一些扭曲……
所以包括182厂自己,都觉得这个效率有点不太行。
好在,从今年年初开始,空警2oo所获得的拨款突然增加了不少,上级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过问起这个项目的情况。
而今天,实际上也并不是原定举办完工仪式的日子。
所以,飞机被拖出来的时候,厂房门口并没有准备红毯鲜花礼台等一系列设备。
就连华夏传统的大红花,都是临时从不知道哪搞了一个,因为实在太小,没办法像平常那样系在整个机头段上,只好整了跟绳挂到机头的白色雷达罩下面。
总之,处处都是一副事急从权的样子。
只不过,182厂内部的气氛,却半点没有因为仪式的简陋而显得冷淡——
有大领导来了。
就连梁绍修和王晓模两位总师,都是前一天才知道的这件事情。
所以才完全来不及安排仪式。
甚至前者还是临时从金陵飞过来的。
好在上级的通知也很明确,长只是来亲自视察一下国产预警机的研情况,整个过程从快从简,尽量不影响项目组的正常工作安排。
……
二人跟在牵引车后面,和预警机一起从车间出来。
这个时候,已经有一群人在外面等候了。
居中一人身上穿着一件无衔的绿色军大衣,戴一副黑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