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天的情况不一样。
torchmu1tiphysics的强悍性能是全世界同行都已经认可的。
如果现常浩南构建的算法哪里有问题……
那最好还是先找一下自己的问题……
实际上,最贴近这一研究领域的袁相垭甚至没有找到任何需要提问的地方。
尽管常浩南简化了很多繁杂的步骤,但对于所有可能引起疑问的关键点,都予以了充分和详细的说明。
而在听完了这部分之后,他的第一感觉是——
之前说的“一半学生”,比例还是太高了。
自己的学生自己清楚,有能力无障碍跟到这里的,最多不过三个。
台上的常浩南用余光看了一眼下面的五名大佬,显然对于研究方向偏重于工程应用的的唐林天和刘振响来说,这部分内容已经有些纲了。
杜义山和钱老倒是有足够的理论功底,但受制于年事已高,刚开始还好,如今四十分钟过去,精力也有点不够了。
好在从袁相垭的表现来看,他是完全跟上了思路的。
“在这一算法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强耦合的多物理场问题,开了一套新的多物理场耦合计算工具,也就是torchmu1tiphysics,到目前为止,我本人已经在涡扇1o航空动机项目、7。5万吨重型模锻压机项目,以及为十号工程改进无附面层隔道音进气道的过程中使用过这一工具……”
“……”
后面三分之二的篇幅,与其说是论文,倒不如说是成果汇报。
就算是简要说明,也足足用掉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中间还休息了一次。
实际上,就连常浩南自己,也是在做这次汇总总结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重生以来的这几年,竟然已经做过了如此多的事情。
别人就更不用提了。
因此,当他说出“我的汇报完毕,请各位批评指正”这句话的时候,下面的六个人甚至没能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直到他回到讲台,把ppt也翻到最后一页之后,掌声才齐刷刷地响了起来。
这是常浩南听到过的、最稀稀拉拉的掌声,但却是分量最重的一次。
台下,是华夏建国以来的老中青科研人员。
而台上,则是正在……不对,应该说是已经冉冉升起的未来之星。
薪火相承,生生不息。
第737章来自母校的惊喜
报告结束,紧随其后的自然是提问环节。
不过……
也没什么好问的。
至少论文内容方面是如此。
而项目相关的话……
袁相垭是完全不懂。
另外三人同样没什么好问的。
杜义山已经脱离一线,刘振响对航那边的情况了解跟常浩南差不多,而钱老在回国之后主要负责搞航天和导弹,也不算业务相关。
但答辩记录毕竟需要跟论文一起留档,如果提问环节真的完全空着,也不太好看。
因此,最后还是袁相垭问出了那个万能问题:
“可以看出来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并且我想你以后应该也会继续走科研道路,那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实一般来说,正经的论文答辩都会在最后加入一个“研究展望”之类的部分。
但因为常浩南把后半段内容直接变成了项目汇报,而且汇报的还是三个相互之间没什么联系的项目,因此这一段就给略过去了。
“下一步……我准备研究惯性流形在耗散偏微分方程,其中自然也包括n-s方程中的应用,以及,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顺便从数学角度严格证明一下它的存在性……”
“……”
常浩南把之前跟丁高恒说的内容重新复述了一遍。
工程上的事情有一个好,就是一個定理只要我从经验上现它成立,那么就可以继续用。
哪怕以后被证伪了,也可以再加个修正,同样继续用。
但如果想在理论层面上取得突破,那就不能停留在“俺寻思成立”的层面上。
好在这两件事情可以同时推进,互不干扰。
袁相垭本来也只是随便找个问题充数,在得到回答之后只是点了点头,便没再继续言语。
甚至未必当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