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燃动力和3k95垂(海基道尔)的那种。
稍作铺垫之后,林青图穷匕见:
“今年六月份,舰也已经在沪东厂开始铺设龙骨了,我下半年应该都会驻厂工作,您要是什么时候去沪东那边,也可以抽空去看一眼,毕竟那上面用的燃机,还是您一手促成研的。”
常浩南停下脚步,转过头看了一眼林青。
他本来准备说自己可能不会亲自负责1ng那边的事情。
但转念一想,就算不会亲自负责,火炬集团和沪东厂的合作,往大了说也是航空动力集团和船舶工业集团的第一次合作。
肯定还是要去的。
所以还是点了点头。
况且,请自己去看船恐怕不会是主要目的。
估计是有什么合作要谈。
实际上,他猜的没错。
从当年第一次看见常浩南的时候,林青就认准了这个年轻人能耐不一般。
那时候他甚至也想过,等对方毕业的时候,要不要给挖到船舶工业系统来。
他的想法也很简单——虽然常浩南上的是京航,但从来没人规定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学生就一定要搞航空,到时候把待遇开的高一点,再许诺一些其它好处,弄个刚毕业的博士过来应该不难。
结果事实证明,他这个“不一般”的估计还是太保守了。
人家博士一年级就已经在隔壁干上了型号总师和二级国企的负责人。
而等到毕业的时候,都已经成航空动力集团的领导班子成员了。
这还怎么挖?
只能想办法旁敲侧击,搞项目合作了。
第772章又遇故人
国庆晚宴,在组织形式上,其实跟常浩南之前领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那次非常接近。
还是大会堂二层宴会厅、还是1o人一桌的分桌用餐、还是老几样的经典淮扬菜。
只是级别和规模都要高出不少。
能容纳5ooo人的宴会厅,竟然差不多满了。
让常浩南有些意外的是,自己竟然被安排到了7号桌上——
这次晚宴的分桌方式大概是按照不同行业和身份来的,比如某几桌是学界代表、某几桌是解放军,某几桌又是学生代表这样。
一些不太好分的,就打散之后插进去。
不过前面七桌不一样。
是主桌。
每一桌都会安排一位大佬的那种。
换句话说总共只有63个位置。
能在这里面混到一个,可以说是相当不易。
而这一桌上,他竟然还见到了两位熟人。
上午刚刚架机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郑良群倒是还算在预料当中,但另外一位,就让常浩南多少有些意外了。
“秦文贵,秦工?”
两年前,常浩南获得的第一项重量级荣誉——华夏青年五四奖章。
那时候跟他一起领奖的,就有这位秦文贵。
其实俩人过去只见过一面,常浩南对于另外几个人的印象甚至已经有些模糊。
不过秦文贵这一头标志性的白,哪怕在前几桌普遍岁数不小的人群里面,也相当吸引眼球。
相对来说,常浩南就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特征了。
除了年轻。
但参加今天这种场合,肯定得把自己往成熟的方向打理。
所以秦文贵直到被喊出名字的时候,才猛然抬起头来。。
他倒是马上就认出了常浩南:
“呃……常工,你好你好。”
秦文贵的脸上露出几分偶遇熟人惊喜,但说话的时候却听不出什么语气,甚至不太连贯。
显然是有些拘谨。
毕竟,虽然大佬们现在还没进场,但眼下这阵势,也绝对算得上大场面了。
至少比当时他们去领五四奖章那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