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那之后,从欧洲进口的设备也应该到货,又要着手开始研究脉冲激光加工的课题。
所以,常浩南最多只能进行一些理论和工程层面的指导,不可能自己常驻蒙省。
而翟明国的情况也类似。
所以,他们需要帮手。
“我认识蒙省农牧学院……呃,现在应该是农业大学的一个教授,叫贺广佑,是专门研究水土流失的,之前跟我们在野外勘探的时候接触过。”
翟明国当即回答道:
“虽然因为平台不是太好,他手里的成果不多,课题组的实力也一般,但是治学还是比较严谨的。”
“实力一般不要紧。”
常浩南倒是不太在乎这个:
“主要是能按照咱们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就行。”
翟明国点点头:
“那我联系一下他,看他最近什么时候有空,咱们一起交流一下?”
“可以。”
……
翟明国的效率,甚至比常浩南的估计还要快得多。
只过了不到一个星期,他就联系到后者,表示贺广佑教授已经到了京城。
考虑到这个项目肯定是由常浩南牵头,所以三人这一次干脆选在了京航大学的一间小会议室里面见面。
一番简短的寒暄之后,常浩南便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变沙为土”的想法,并把之前给翟明国他们讲过的理论依据更详细地介绍了一遍。
听完之后,贺广佑埋头沉思了很长时间。
老实讲,他并不精通于这些理论知识,即便刚刚听过一遍,还是感到有些云里雾里。
但不管怎么说,常浩南和翟明国两个人的名字,贺广佑还是信的。
所以重点其实在于操作上——
蒙省中西部的沙漠地区,属于他再熟悉不过的地形了。
事实上贺广佑的家乡就在临近阿拉善的巴彦淖尔市。
不过,常浩南毕竟不通农学,他的思路几乎完全出自物理学层面,所以他需要一段时间,用来思考如何把项目具体落实下来。
“常教,有两个事情我需要先说一下。”
过了几分钟之后,贺广佑才重新看向常浩南。
后者点点头,示意对方继续。
“先,您刚刚的思路,主要在于提高砂体的约束力,并把分散状态的沙子转化成流变状态,但在实际生产中,土壤面临的问题大多数时候都是团聚情况过于严重,所以如果一味提高约束力的话,一开始或许还好,但在几年后很可能导致土壤情况向另一个极端恶化。”
贺广佑说道:
“另外就是,这些土壤毕竟是沙子改造过来的,所以至少前几年,很难种植粮食……其实考虑到盐碱度的问题,可能什么都很难种植,所以我的建议是,最好能找到一种耐盐碱能力相对比较高、但对土壤肥力要求又比较低的作物……”
“比如呢?”
常浩南虽然不至于五谷不分,但确实也没种过地,对这种事情缺乏概念。
“比如……”
贺广佑犹豫了半天:
“天然作物恐怕没这么好的性质,所以我们或许还需要一位育种学家,专门往这个方向培育一些苜蓿,或者豆类作物……”
第86o章育种专家
“苜蓿,或者大豆么……”
常浩南对这两种作物的认识仅限于前者是一种高品质牧草,而后者是一种油料作物,以及饲料原料。
再有就是一些来自高考之前的模糊记忆了,比如什么根瘤菌之类的。
不过,贺广佑的提议却让他想起了一件跟眼下并不直接相关的事情——
上一世,在两年后的2oo2年,鲁省有一位业内名气不小的大豆育种专家,在街上遭遇两个小混混当街抢劫,在拉扯过程中被刺了一刀,由于地处偏僻无人现和施救,最后导致不幸遇难。
虽说21世纪头几年,华夏的治安水平总体还比较一般,当街抢劫即便不能算日常,也肯定不算什么罕见案件,但这次被害人的身份毕竟特殊,所以这个事情,在当年还算是引了不小的轰动。
和稍晚些时候生的、情节更加逆天的旭日干院士被绑架案一起,成为了当年科研圈比较有名的涉刑案件。
甚至案当当地的农学院后来被并入岛城农业大学,据传都是受到此事的影响。
常浩南这边的思绪是越飞越远,但在对面的贺广佑看来,前者就是在重复了一番自己的提议之后进行了一番很长时间的思考,而且还没有给出回答。
明显是一副纠结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