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常浩南顿时念头通达。
“主要是,伱实在太年轻了。”
二人来到专车旁边,但是却并没有立即上车:
“一方面,在国企系统里,年龄还算能特事特办地操作,但是行政体系里,不可能这么快就再提上去,太招风了,也不合规矩。”
“另一方面,正常研究人员的展轨迹是,到5o岁左右的时候,攒够足够的成绩,精力和脑力也跟不上高强度的一线科研工作了,这时候转去行政路线,继续挥经验层面的优势。”
“结果你小子根本不正常,不到3o岁就把别人一辈子的成绩给做完了,但要是让你就这么直接转行政,难免还有点可惜……”
王晓模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总之,不管那三位最后是谁转正,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都肯定是跟丁主任一样,配合你的工作。”
“早点习惯,对你,对他们,还有对整个科工委来说,都有好处……”
常浩南觉得自己的太阳穴跳了跳。
刺激。
太刺激了。
之前兰新志去主管装备工业司之前,就来过这么一次。
但那毕竟只是个司长。
这次……
只能说,玩得确实有点大。
之前一直有戏称的说法,常浩南是科工委的“编外副主任”。
他还因此而担心过一段时间。
毕竟组织上的东西,有些时候不适合随便拿来开玩笑。
但现在看……
好像是有点杞人忧天那意思——
这是要让他往“编外主任”那个方向去干……
第894章教育界的地位
虽然光控相控阵雷达的原理很新,但说到底,还是没脱离雷达工业的范畴。
所以,大部分具体的研工作,肯定还是要交给专业对口的电科集团来做。
这对常浩南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
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他是个工作狂不假,但并不是自虐狂。
能把非关键的具体任务委派出去,肯定不会拒绝。
否则也不可能一人多用,同时处理手头那么多的业务。
而且,这次甚至连外宣都不用常浩南太过操心——
王晓模除了是雷达系统专家以外,其实还是一位先天宣传圣体。
1988年的时候,那会还在电子工业部38所工作的他就依靠三寸不烂之舌,凭借一个仅有一本宣传册,连样机都没有的雷达型号,愣是从国外薅了5ooo万投资回来。
要知道,那个型号的财政拨款才2ooo万人民币而已。
当然,后来肯定是研成功了。
客户也很满意。
画饼,本身并不令人反感。
当然,有些人只管画饼,却又不给人吃到嘴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
在两個项目的间隙,常浩南总算是得着了几天的空闲。
就在他准备打开那个经常被挤爆的邮箱,看看国外学术圈最近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时,从敞开的办公室门口忽然探进来了半个脑袋。
“老师?”
是栗亚波。
常浩南只好把注意力从还在转圈的网页上面挪开——
在经历了多次邮件爆仓之后,唐林天专门关照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给他的邮箱分配了额外的空间。
但由于电脑性能以及网的缘故,每次打开收件箱都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时间。
“老师,我收到邀请了!”
栗亚波快步走进来,一脸兴奋地说道。
不过,自家学生突然来这么一句,倒是让常浩南一时间有点没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