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843节(第1页)

第843节(第1页)

但从他几乎快要冒光的眼神当中不难猜出,他实际上对此相当感兴趣。

至于“向上级反映”这种说法。

缓兵之计的经典话术罢了。

“同志们,如果没有其他问题的话。”

常浩南说着打开笔记本电脑,然后连上一旁的投影仪:

“那接下来,我就从理论层面上详细介绍一下变分水平集模型的数学原理……”

……

能坐在这间会议室里的,基本也没有对图像识别处理领域两眼一抹黑的选手。

因此,常浩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跳过对几类常见图像分割模型的介绍。

不过,他提前规划好的内容还是没能在当天就全部讲完。

主要是曲线演化理论和变分水平集方法这两块内容,确实显得有些不容易理解。

尤其对于一部分工科出身的技术人员来说,更是抽象到了极点。

好在重中之重的林森明是应用数学专业出身,倒是全程跟上了常浩南的思路。

即便如此,这一场……或者说是一系列会议,还是开了足足四天时间,直到周五才终于宣告结束。

而就在这一周里面,另一件与常浩南密切相关的事情,正在他本人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同步生当中……

第959章院士提名也得抢着来?

就在常浩南专心变分水平集方法的这段时间里,华夏的科研圈子里生了一件大事。

2oo1年度的新晋院士名单,正式出炉了。

这是华夏第一次系统性、规范性地将两院的院士增选流程进行同步。

当然,考虑到华夏工程院1993年才成立,到现在都没有十个年头,因此为了补齐名额,每年的增选数量都要略高于隔壁。

例如今年,就是科学院56人、工程院81人。

137位新院士,看起来似乎挺多,但打散分摊到全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里面之后……

那确实是少得可怜。

要知道,即便在本次增选结束后,两院院士的总数仍然分别只有653人和616人。

这里面还有不少是早已退出科研一线,只作为标杆和丰碑存在的人物。

因此,哪所学校哪个单位要是能混出个院士来,那不光是面子上能增光添彩,里子上也能实打实地做到逆天改命。

而相对应地,如果没有院士,或者长期增选不出新院士,乃至于院士传承失败,名额不增反降,那难免在同行面前要矮人一头。

而航空动力集团,目前就处在这么个情况之下。

偌大一個央企,正编档案里竟然连一个院士都没有。

其实照理来说,刘振响作为624所的前所长,应该算是航空动力集团的人。

然而在sb1o1高空台落成之后,由于某个人的关系,他把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回到京航大学,当教授去了。

那时候还是航空工业总公司时期,虽然624所层面肯定是不太愿意,但是对于高层领导来说,考虑到刘振响本人的意愿,以及整个航空工业系统当中其实并不缺院士,最后还是把人给放了。

结果这一放不要紧,过了几年两边分家,航空动力集团直接就傻了眼——

过去总公司的院士全是航空工业那边的,自己愣是一个都没摊上。

而这功夫刘振响连博士都快带出第一批来了,再想把人家的档案调回到624所……

玩呢?

根本不现实。

当然,世纪初这会儿,双聘,乃至多聘院士(也就是一个院士同时在几个单位挂正式职位)的情况并不罕见。

但航空动力集团可丢不起这个人。

宁肯没有。

其实从这个角度看,倒是常浩南自己给自己的新东家挖了个坑。

但无论如何,问题总是要解决。

那就只剩下增选一条路了。

结果么……

99年那次自不必说,总公司刚成立没多久,组织情况才刚刚稳定下来,甚至连提名都没提。

而今年,虽然阎忠诚和江和甫两个人入围了候选人名单,但还是没能走到最后。

这里面的原因,当然比较复杂。

一方面,但凡是圈子,就不可能没有人情世故。

客观上,大院士生小院士的情况确实存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