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876节(第2页)

第876节(第2页)

当然,大家的心里,还是有杆秤的。

本来,在闻学友讲完之后,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还是老型号在短时间内靠得住”。

结果现在,其中相当一部分又变成了“新型号看上去似乎也挺稳”……

不说后者占据优势吧,至少天平已经开始左右摇摆了——

间冷回热技术,两边都提到了。

连内容都差不多,查重率疑似过不了毕业论文初审。

而且也都是画饼。

而在低工况下稳定运行的特殊设计,本来大家都以为是7o3所拿出来的撒手锏。

结果回头一看,隔壁也掏出来了个……手里剑?

总之就是样式不同,但功能类似。

会议室当中一时间反而沉寂下来。

每個人都在思考。

对于闻学友来说,对手目前唯一能拿出来说的弱点就是研过程的不确定性。

毕竟那个可调静叶匹配技术涉及到对高压压气机进行修改,风险远高于7o3所这边只调整机匣的方案。

但一来,大家都是体面人,这种场合下不好表现得攻击性太强。

二来别人刚刚拿出了涡扇1o的例子。

虽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确实很有说服力。

而对于海军,以及负责总体方案设计的参会人员来说,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了……

“朱总,你们对o52c的后续改进,是否有比较成熟的方案……或者至少是思路?”

坐在位的海军装备部负责人李江看向旁边的朱富英,先开口问道。

后者是o52bc两个型号的总设计师,当然如今已经调任7o1所的副所长兼总师。

属于老前辈潘镜夫院士的接班人。

“原本是有的……”

朱富英有些无奈地呼出一口浊气,然后理了理有些散乱的灰白头:

“不过o52c的设计……其实主要是舰载设备,在中间经历过一次大的调整,把很多计划在下一次升级才部署的项目提前占用了。”

即便是对于经验丰富的朱富英来说,这种情况也实在有些少见——

要说改进,那前两艘o52c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实不少。

先,新的通用垂口径高达85omm,虽然排部更加密集,但相比之前专门用于海红旗9的专用垂,占用面积反而更大了。

其次,计划上舰的直12相比直9以及卡28的占地面积都要更大(主要是更宽),而o52系列为了保证航,舰体宽度又相对较窄,因此即便把单机库设置在靠左一侧,仍然无法在另一侧留出太多空间。

而这个“通用”垂主要是出于战未来的考虑,目前其实并没有除了海红旗9以外的第二种弹可以装,华夏海军又急缺对海打击手段。

所以,舰体中后部的两座倾斜式四联装反舰导弹射架仍然得以保留……

最后只好见缝插针地在反舰导弹和机库中间塞了两个8单元垂,甚至都不在全舰的中轴线上,才搞出了一个32+16的配置。

在火力持续性上不太够不说,对强迫症还十分不友好。

所以,以后肯定要研一种可以兼容垂直射的反舰导弹,把那8碍眼的鹰击62给拆了也换成垂。

他甚至连舰体空间都预留出来了。

不过这个改进幅度实在太小,能不能单拎出来叫o52c(m)都不好说,根本不可能单独占个o52d的型号。

但话说回来,要想从根子上解决舰体空间不够的问题,那工程量可就大了……

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朱富英才又继续开口解释道:

“如果海军方面认为,目前o52c的技术状态适合批量建造作为主力舰艇,那么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分批次对这一型号的舰面设备进行微调和优化,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和批量生产的能力。”

“但如果我们能获得更大功率的动力,那也可以考虑在当前的舰体基础上再进一步修改,把长宽比从当前的8。6减小到8。2左右,排水量相应增加到8ooo吨级别,这样可以彻底解决舰体空间紧张的问题,甚至重新设置双机库……”

显然,作为单纯技术人员,他并不想表现出过于明显的倾向性,因此,把目前的两个思路都给介绍了一遍。

“第二种方案的技术难度会不会太大,我是说……如果调整舰体的话?”

作为装备口的负责人,李江自然对更先进的选择感兴趣,但同时也不得不考虑风险问题。

“技术难度其实还好。”

朱富英回答道:

“o52虽说是一个系列,但从最早的o52型到现在的o52bc型,中间就已经对舰体进行过一次大范围改动了,所以再改一次么……我们也有经验。”

“但考虑到这次变动不是简单放大,还涉及到内部结构调整,所以工作量确实会增加不少,研周期可能要长一些,至少做不到一边造一边改,中间恐怕得停上个……呃……大概三四年功夫……”

其实,他最开始本来想参考o52b的研周期说六到八年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