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你看,叶珊部分还有给附面层主动控制技术留出来的设计空间……说明英国人其实从几年前就开始关注咱们这边的研究成果了,他们要想提供假数据,完全可以删掉这些细节……。”
附面层主动控制,是常浩南在涡扇1o设计当中用上的技术。
涡扇1o本身当然还没有外销记录,但在m88和sea65o的研过程当中也有使用。
被英国人现并随之跟踪应用,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百思不得其解的二人重新陷入纠结。
一段时间的沉默后,还是张振华重新打破了安静:
“其实,这个叶片的问题还不止这些……”
“哦?”
常浩南这时候倒也来了兴趣。
他还真想知道,一个动机风扇,到底还能整出什么新的样来。
“三个小组都向我报告,说他们在给流固耦合计算做准备的过程中,现这些叶片的刚性很低,代入任何一种常见材料的性能,都免不了会生弹性形变……所以最后没办法,只好先放弃结构问题,把单纯的cfd结果给做出来了……”
对于张振华来说,他只是吐槽一番工作中的遭遇而已。
但常浩南却被他这一句话给猛然惊醒了:
“弹性变形?”
他赶紧把已经放在桌上的报告给重新拿了起来:
“如果我们考虑工作状态下的空气动力负荷呢?”
“嗯?”
张振华也抬起头,但还没反应过来常浩南这个问题的意思。
后者只好进一步说明,同时从旁边拿出纸笔,简单画了个示意图:
“你看,这些叶片在静止状态,也就是冷态下的叶型确实非常奇怪,但在工作状态,也就是热态之后,叶型就会随之生改变……”
“而这种变形反过来又使空气动力随之改变,从而导致进一步的弹性变形……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结构变形和空气动力学之间的交互作用……”
张振华毕竟也是老工程师了,刚刚只是没跟上思维的跳跃性而已。
现在被这样梳理了一番,哪还能不懂其中的意思:
“就像是飞机设计里面的机翼那样?”
虽然的专业是航设计,但航空技术不分家,况且镐集团过去本来就是多种业务兼有,因此他也不至于对外流问题两眼一抹黑。
“没错!”
常浩南点点头:
“我怀疑,英国人的想法,应该是为了尽可能减轻风扇重量,彻底放弃叶片刚度,而是利用结构分析,对叶片在设计工况下的最佳气动几何形状,也就是原始热态叶型进行反推,以求得冷态加工叶型,也就是预变形叶型。”
“而我们拿到的数据,就是这个冷态加工叶型,直接拿这样的叶型去分析气动性能,自然只能得到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
第1o74章航的结构预变形设计?
常浩南大胆的推测,让张振华不由得目瞪口呆。
在某个瞬间,后者甚至觉得“英国人提供了假数据”反而还要更加现实一些。
但仔细想想的话,似乎又不是没有可行性。
好久之后,他才勉强重新开口:
“那我们下一步应该……”
张振华也很快就恢复了理智,但刚才造成的精神冲击显然没那么容易完全消退,于是赶紧询问后面的任务。
“自然是先验证这个推测……”
常浩南果断回答道。
“可您刚才还说……”
“双向流固耦合确实很困难,但我们验证只需要做正向分析就可以了。”
常浩南说着把桌上已经被画满的草稿纸翻到了另一面:
“你不是说过,三个小组都现叶片在会工作状态下生弹性形变么,这其实已经算是成功一半了。”
“在工作过程中,作用在风扇叶片上的负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离心载荷,另一种是气流流过叶片时产生的气动载荷,这里面,离心载荷是相对比较容易研究的,基本只和风扇转有关,但气动载荷就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内流情况,以及动机……也就是飞机本身的外部过载……”
“……”
常浩南并没有选择把全部人员集中起来开大会,而是直接在办公室里,给张振华自己把问题分析了一遍。
一方面,这样可以让对方在接受知识输入之后,再有一个消化和输出的过程。
另一方面,也是常浩南自己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更进一步的具体想法。
当然,结构预变形设计,自然在他的远期目标当中。
不过按照计划,这至少应该在n-s方程得到新的理论突破之后再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