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索雷满怀感激地回过头。
却现刚才替自己解围的,正是几天前最先向他提问的那名工程师……
一时间,卡索雷的内心五味杂陈,甚至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直到大概半分钟之后,他才重新开口:
“我去把情况和设计团队反馈一下,毕竟是第一次应用新工艺,有一些问题也正常……应该不会很难解决。”
……
法国时间的傍晚,对应的京城时间正好在中午。
因此,卡索雷的情况说明,几乎马上就摆在了梁绍修的办公桌上。
看着眼前的照片,后者只觉得眼前有点黑。
他之所以把这个活派给法国人,就是为了利用这个机会白嫖一次技术验证,把整套技术当中潜藏的隐患给挖出来。
但梁绍修想过的隐患,也就是组装时现公差比较大,或者是测试的时候现强度达不到预期标准。
最多靠人工再进行部分返工就能解决。
可从来没想过,问题能大到这种地步。
卡索雷在拍照片的时候,生怕没有参照物,还特地往里塞了个游标卡尺。
虽然因为像素问题看不太清楚,但怎么也得有个2。8厘米上下。
这绝对不是靠人敲两锤子或者改几个预连接点位置就能解决的问题。
肯定是每一个预设单元都出了问题,最后集中起来反应在了这一条裂缝上。
更麻烦的是,因为他本人不在现场,所以也没办法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
至于卡索雷提出的那些想法……
他先表示自己检查过日志,不太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又认为缝隙过于光滑整齐,也不像是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这话说的就跟说了似的。
看着脸色阴晴不定的梁绍修,坐在他对面的副总设计师马林试探着提议道:
“梁总,根据我在车间一线的管理经验,生产日志这东西不能全信……要想完全搞清楚问题所在,恐怕需要让那边把装配完成的部件拆开,再逐项检查各个参数和设计要求是否一致……”
华夏的这一代飞机设计师,对于解决生产问题可谓经验十足。
毕竟一直到十号工程,都在这方面吃过大亏。
也正是那次险些毁掉一台a131fn的事故,才让航空工业系统下定决心,大力整顿生产过程中的不合规操作问题。
至今不过五年多而已。
而梁绍修小厂出身,对于这些更是一清二楚。
但如果真按照马林所说的操作,那光是检查就要花掉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
对于整个“高明”项目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打击。
如果搁在平常倒也罢了。
反正备份方案始终留着,了不起浪费一点资金。
但眼下正是跟大卫国较着劲,准备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关键节点。
要是拉了胯,即便上级不说什么,梁绍修自己心里这关都过不去。
思索半晌之后,他探身从桌角处拿起那部红色电话的听筒,然后拨出了一个三位数的分机号码。
“喂,小刘吗,帮我安排一下……”
说到这里,梁绍修的声音却又戛然而止。
电话那头,传来了疑惑中带着些焦急的声音:
“梁总?”
叫到第二声的时候,梁绍修才回过神来:
“先不用了,你忙吧。”
说完之后,他光按下摘机键,然后重新拨出了一个更长的号码。
约莫十几秒钟之后,电话被接通。
“你好?”
电话另一边的,自然是人在镐集团的常浩南。
说来也巧,他这会刚刚结束一轮测试回到办公室,连口水都还没来得及喝,就听到内线电话响了起来。
“常总您好,是我,梁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