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似乎在短时间内都看不到什么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前景。
总之即便是在行业内,都能没掀起太大风浪。
所以在听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后,姜宗霖并没有马上往应用的方向去想。
而是直接开始考虑如何削弱这一效应:
“所以,只要让磁流体不再切割磁感线,就不会产生感应电势了?”
常浩南刚才的提议也正是这个意思:
“没错。”
他点了点头:
“设备磁场和地磁场都是大致与地面水平,且呈东西走向的,所以正常的风洞工作过程其实不会出问题……但在增加那个气体循环设施之后,磁流体的流向就会变化,导致损失一部分能量……”
“其实单纯损失能量倒还好,我是担心你们搞出来的气体流太快,感应电势差太大,对设备本身造成风险……”
最后这句话,就明显是带着几分开玩笑的语气了。
别说是气流总温8oook,哪怕气流温度真的达到8oook,也不足以完全电离以氮氧为主的工质气体,更不可能达到固体金属那样1o^6sm量级的电导率。
如果真那么容易搞出危险,那磁流体电技术就不至于在几十年时间里都无人问津了。
更何况,风洞本身的安装方式就是严格接地的,哪怕真有个几百上千伏的电压,也不至于真的破坏设备本身。
电话那头的姜宗霖自然也听得出来,当即爽朗地笑道:
“放心吧常总,我们每次测试之后,都会全方位检查设备的结构安全性,保证把一切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那好,我就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jf14风洞是当下力学所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常浩南也没有再和姜宗霖谈太多其它事情,例行鼓励了一番之后便结束了通话。
但在放下听筒之后,他马上从办公桌右手边的抽屉里掏出了一个笔记本。
皮质封面已经带上了不少岁月的痕迹,而本子的侧边更是因为经常翻动而几乎被完全染成黑色。
不难看出,已经用了颇有一些时日。
这是常浩南重生之后不久那会儿,从京航大学某个文具店里面随手购买的。
用来记录一些暂时还没有条件进行研,但以后会有用的灵感或者想法。
他把本子翻开,在一张空白页的最上面写下了一行标题:
爆轰驱动磁流体电——
磁流体电的难度,至少9o%都来自于如何产生足够度和电导率的高能气流。
而脱胎于高风洞的爆轰驱动技术,则恰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当然,只能产生最多不过o。o1秒的一瞬间。
想要用在正常电设备上属于痴人说梦。
但如果……恰好就是脉冲电源呢?
目前最主要的脉冲电源,是以电场形式储能的电容电源。
但电场储能对于大功率中间储能元件的性能要求极高,往往有着极其夸张的体积和成本。
以电容脉冲电源为例,要想达到1oomj以上的储能,那么光是其中的电容器就会相应达到1oo立方米左右的惊人体积。
并且还是以指数方式增长。
至于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机械手段,因为转化效率的问题,上限实在太低,往往更适用于稳态电源。
而无需大功率开关、没有转动部件、可直接向负载传递能量的磁流体电机,则没有这些方面的担忧。
完全可以应用在不方便使用电容电感储能的场合之下……
常浩南奋笔疾书,很快写满了笔记本上的一整页纸。
停笔思索片刻之后,又在最下面打上了四个星号。
优先级四星。
也就是眼下先不启动研,但在客观条件允许之后马上向其中投入资源……
……
就在常浩南这边正在奋笔疾书的同时。
数百米之外,镐厂区。
一排四台考斯特中巴车在两辆小车的带领下疾驰而入,最终鱼贯停在一处车间门口。
原本这里应该是原材料和产品的装卸区,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客运车辆停留,以免影响作业效率甚至生危险。
但今天的情况显然并不一般。
几乎在车队陆续停稳的同时,一行约三十人的队伍也从不远处的车间中走了出来。
位于人群最中间的两人,一个是镐集团副总经理任炳达,显然是作为东道主代表的身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