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分属不同业务板块,彼此之间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反而有不少合作,所以根本没什么值得隐瞒的。
没想到,帕特里奇听罢却露出了认真的表情:
“net计划……是欧盟fp5框架下的那个?”
刚刚半躺下的沃森瞬间坐直了:
“你知道?”
帕特里奇点点头:
“明年开始的fp6框架下,有一个neac计划,就是采用间冷核心机的航空动机概念……”
沃森顿时满脑袋问号:
“可是……”
他想问的是,自己虽然是刚刚被提拔进入管理层,但此前好歹也在航版块干了二十多年,怎么完全没听过这回事?
但话没说完就被对方抬手打断:
“说是研究航空动机,但因为技术问题,实际上大家都在借着这个壳搞其他研究……比如mtu实际上是在给他们的坦克用燃机搞管束式回热器,我们也是准备把成果落实在船用燃机上面,所以打一开始就不是你们航部门负责的。”
沃森这会儿也顾不上追究这些细枝末节了:
“所以,要想把间冷回热技术用在航空动机上面,难度非常大?”
“波迪那边说,华夏人应该是把间冷器集成在了高压压气机的静子叶片上……从我的角度来看,这虽然会导致压气机叶片的设计难度暴涨,但未必就不可行……”
在间冷回热技术上,显然还是帕特里奇更有经验:
“就拿间冷器来说吧,空气经过间冷器后冷凝出的水滴会对后面的叶片产生严重侵蚀,就算改用不锈钢生产叶片,水微粒对叶片的长期撞击也还有引旋转失甚至喘振的可能。”
“在船用燃机上,这个问题是通过分析湿空气经过低压压气机压缩后湿度的变化情况来随时调整间冷器的使用工况……但航空动机的工况实在过于复杂,需要规模难以想象的测试数据才可能给每一种工况设定循环参数,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也比船用燃机更加严重……”
“……”
核心意思就是一句话——
间冷回热的水很深,华夏人恐怕把握不住。
第1222章涡扇2o,争夺主动权!
一星期后,阎良机场。
时间已入初秋,从华北平原卷向关中大地的秋风飕飕地吹着哨子,空气中也不免带上了些许凉意。
不过,对于有气象需求的户外作业来说,每年的秋天往往都是赶进度的绝佳时间窗口。
上一世的常浩南搞风洞出身,基本就是在29基地和怀柔科学城两头奔波,很少体验到外场工作的艰苦。
这辈子,可算是全都找补回来了。
站在一座刚竣工不久的多功能机库里面,常浩南微微抬起头,远眺着正停在面前不远处的一架双喷气式运输机。
飞机尚未完全断电,周围还站着十几名地勤人员,显然是刚刚降落不长时间。
这架编号为9ooo2的运9原型机在机体结构和航电设备层面和前一架老大哥几乎完全相同,算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梁绍修在当初画饼时就提出的“飞即为完全体”的豪言壮语。
唯一的区别在于,o2号原型机机翼下那两台涡扇动机,尺寸大得甚至有些不太协调——
正是双涡扇2o。
由于中型运输机的载重门槛往往取决于货舱强度,因此相比于之前飞时装备ps9oa的早期状态,这一“满血版”运9的纸面最大装载量并没有生变化,仍然保持为23吨。
但最大起飞重量却提高了过1o%,从原来的81吨增加到9o吨整。
这意味着可以在满载情况下携带更多的燃油。
再结合油耗相比ps9oa降低三成以上的新型动机,让运9拥有了完全不应该属于这个体量的惊人航程——
即便直径更大的动机带来了更大的阻力,但25吨满载状态下的航程仍然由可怜巴巴的25ookm一跃暴涨至接近4oookm,几乎追平了同样正在研当中的欧洲a4oom运输机。
要知道后者的最大起飞重量足有运9的1。5倍以上。
尽管这只是特定条件下的讨巧比较方式而已(涡桨动机的最优工作区间相对狭窄,所以当运行工况恶化时,原本的油耗优势会被迅抹平,甚至反而变为劣势),但至少在宣传层面上,仍然具备足够的冲击力。
而且,减少两台动机也会大大降低每飞行小时对应的直接维修工时,这对于规模较小或者经验不足的运输航空兵来说极有价值。
实际在一个半月前这架o2号原型机出厂时,右翼下方就已经安装了编号为2o1o2的第二台空中测试版涡扇2o。
不过,运9在华夏航空工业型谱中的地位并不仅仅在于取代老运8和抢占国际市场。
更重要的,还是利用涡扇2o给后面真正的狠活,也就是民用版ae15oo进行一部分技术验证。
因此,如果有眼尖的人仔细观察,就会现o2号原型机左右两边的动机吊舱尽管尺寸规格一致,但侧面的开口位置和数量却有着非常微小的区别……
“之前的几组试飞员普遍反馈,新型动机不仅推力更大,而且油门响应度也远快于原先的ps9oa,上手非常舒服,几乎不需要额外的适应时间。”
运9的总设计师梁绍修正站在常浩南旁边,一边溜着圈一边向后者介绍目前的试飞情况: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在恶劣气候条件……或者严格点说,是在雨天或者云层这类大湿度环境下飞行时,明显能感觉到新动机的噪音和振动幅度比正常情况下更大,而且油耗情况也会相应变差。”
“虽然从数据上看,这些都没有过手册规定的波动范围,但是如果批量装备部队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普通飞行员同志的操作信心,而且燃油效率的巨大波动,也会影响运输任务安排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