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165节(第2页)

第1165节(第2页)

能在短时间内从普通工程师爬到项目副主管的位置,察言观色的能耐势必差不了。

“虽然还原程度更高的测试目前还无法进行,但赫斯特博士已经根据现有的测试数据,以及熔散反应机理模型拟合出了一条半经验半理论的关系曲线。”

他说着再次往后翻了一页:

“实际能量释放曲线是在6-12个大气压的范围内出现陡增,而当工作压力进一步提高时,曲线的走势已经趋于平缓,并在15个大气压后基本不再变化……”

在工程项目中,对于理论原理尚不清晰、或是受限于算力限制无法全面考虑的部分,在部分测试结果基础上进行模拟算是很常见的手段。

很长时间以来,波音也确实在这个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只是最近几年才被太平洋对岸的后起之秀逐渐过。

所以柯林杰在主观上倒是并不排斥这一结论。

但相比于一是一二是二的实际测试,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高度依赖操作者本人的思路和能力,像这样通过技术文件间接了解情况,还是让他感觉到有些没底。

“赫斯特博士本人现在在哪?”

思索片刻之后,柯林杰开口问道:

“我希望能和她面对面聊一聊这个结果。”

布林克稍微一愣:

“她前天刚回波士顿,说是教授那边有些急事需要处理……”

柯林杰微微皱了皱眉。

自打年初双方开始合作之后,他就只在研究课题启动时见过那位梅尔丽·赫斯特博士一次。

虽说这个水平的研究人员都是大忙人,手头同时捏着好几个项目也很正常,但是大半年都如此,还是难免让柯林杰直犯嘀咕。

好在这个时候,布林克赶紧接着说道:

“不过一直负责这边工作的丹尼尔·贾博伦斯基博士就在隔壁的高光学测试中心,您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联系他……”

事已至此,柯林杰只好点了点头,然后站起身,拿过披在椅子靠背上的外套。

但在出门前一刻,又突然止住了脚步,回头看向布林克:

“对了,查理。”

“关于x51a项目的进度,国防部和董事会都已经询问过很多遍了,你把这次的测试结果整理一下形成一份报告,尽快给芝加哥那边交上去。”

后者此时正在埋头整理刚才被翻乱了的测试结果,听到这句话之后略一迟疑:

“要交中期报告的话,肯定得给出一个更具体的时间表……”

柯林杰抬手揉了揉有些胀的眉心,同时在脑子里把最近的情况用最快度过了一遍——

尽管仍然有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总体上还是乐观的消息更多。

“就按照军方那边的要求,说可以在2oo8年之前进行第一次试射!”

第1286章计算材料学,很神奇吧?

一场高声武器领域的研竞赛,就这样在太平洋两端无声地展开了。

但这一次,由于客观条件不足而被迫选择“弯道车”的,却成了美国。

一个月后。

怀柔科学城。

自从太空渔船项目结束,常浩南重新把关注重点转移到高音项目上之后,这里的风洞群便开始了日夜不停的循环工作。

爆轰驱动段的每一次点火、激波管的每一次轰鸣、气动模型的每一次装载和调整,都会为整个研团队送出大量的实验数据,推动着华夏高音飞行器愈接近真正的天空。

有着一批高风洞做辅助的常浩南无需担心测试的拟真程度,但这绝不意味着后续的设计研任务是一个轻松的工作。

相比于已经在x15和x43a等多个项目上验证过高音相关技术的竞争对手,他这边的很多技术都是字面意义上的从零开始。

jf8和jf1o受制于总温限制,只能承担一些相对边边角角的测试任务。

仅靠一台jf14,就算压缩机频到冒烟,也实在有些跟不上常浩南的节奏。

当然,凡事就怕一个对比。

相较于过去连个普通音风洞都得算着时间和成本用的情况来说,如今整个力学所和大半个航空工业系统都绕着他一个人转,绝对已经是相当高规格的待遇了。

所以常浩南倒也知道,这事儿急不来。

反而是项目团队里的其他人多少有点坐不住。

趁着风洞在两次测试之间加压的功夫,刑牧春手里拿着一张报纸,来到了正在会议桌前面敲键盘的常浩南旁边:

“常院士,我看最近有不少新闻都在报道,说美国那边的吸气式高音导弹已经开始地面测试,计划在2oo8年之前就要飞啊……”

听到这个消息,常浩南手上动作一顿。

在去年妄图通过一个f22编队给华夏施加军事威慑的图谋破产之后,大洋彼岸就有过将高音武器研制计划提前的消息流出,但因为后续并未见到其它的相关报道,所以外界普遍认为是国防部或者波音在幕后操作,希望借此而获得更多的研经费。

后来通过的2oo6财年预算案也证实了这种猜想,国会划拨给“吸气式高音验证飞行器”的经费直接比2oo5年提高了5倍以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