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179节(第1页)

第1179节(第1页)

因为是设计所内部会议,所以形式上也相对随意一些,无需等到最后统一的提问环节。

林济洪稍微一愣:

“我们这只是概念模型测试,被测模型的翼面是没有活动能力的,所以暂时没办法给出这么详细的数据……”

过了大约半秒钟,又补充了一句:

“但如果动作面生明显变化,那说明飞机正在进行剧烈机动,根据前期研究的结果定性来看,这种情况肯定会导致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大,例如去年生在浙、闽两地外海的那次对抗,事后分析,对方的f22编队直到撤退之前,被探测到的最明显信号就出现在从平飞转入爬升的过程当中……”“唔……”

孔成安摸着下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正在林济洪感觉到有些奇怪的时候,杨韦却提前插进话来:

“老孔你是在担心主动控制技术的引入吧?”

“是啊……”

孔成安点了点头:

“根据风洞测试结果,我们这个方案的横航向稳定性有些不足,如果想在不额外增加安定面数量和面积的情况下保证飞行安全性,那肯定要考虑在飞控中纳入主动增稳控制,通过动作面的高频反馈提高航向失稳迎角。”

“但是放宽静稳定性设计的操作规律严重非线性,而且全动翼面的动作面跟安定面相同,控制舵面的不断开合会影响到飞翼布局飞行器巡航过程中的隐身性能,这也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必须……”

相比于在外形设计过程中只需要考虑气动和结构的传统飞机,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工作增加了一个电磁反射的维度,这不仅提高了技术层面的难度,也让技术团队的组织和工作方式产生了变化。

任何一个做过项目的人都知道,哪怕只是增加一个约束条件,都会导致系统的复杂程度成倍提升。

更何况,现在是直接增加了一个约束领域。

其中的条件成百上千。

杨韦抬手向下压了压,打断了对方的言:

“这个问题不可能全都靠飞控系统来解决,目前我们对翼面流动的认识仍然不够充分,主动控制技术只能用作兜底,根源上,还是需要保证气动设计本身有足够的静安定性,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削弱一定的侧后方隐身性能为代价,增加一个气动安定面……比如腹鳍或者尾鳍。”

这个想法,瞬间引起了林济洪的激烈反应。

当然,毕竟是面对项目总师,他也不可能真的跟对方吵起来。

于是闷声思索片刻,接着提议道:

“杨总,这个问题说到底,是因为我们在机身前体上应用了过于激进的边界层分离控制技术,导致在一定迎角范围内,鸭翼和边条翼的组合失效后,横航向稳定性骤然降低,而一旦生失稳,通常的航向控制面如垂尾又因为处于低能的翼身涡尾流中而效率丧失,无法做出及时反应。”

“那相比于增加一个额外的气动安定面,为何不能减小鸭翼和主翼之间的边条面积?这样既不会影响隐身性能,也可以减少失稳概率……我也看过之前的风洞测试结果,目前这个构型的音升力系数几乎处在溢出的状态,哪怕削弱一些,也不会对总体性能产生影响……”

面对这个问题,杨韦沉默了片刻:

“这是甲方的要求……”

他也显得有些苦恼:

“在音机动性上,必须要过f22!”

整理一下后续资料,请一天假

马上o8年了,剧情不太好安排,需要整理一下

救灾相关内容没办法连贯地写,大概率要作为独立于主线的番外内容

第13o3章飞行品质

“音机动性比f22更好?”

林济洪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意外:

“但是我看项目要求说明书里面好像没有专门提到这一条……”

尽管挂着项目副总师的职务,但他实际上是电磁学专业出身,甚至并非蓉飞集团职工,而是来自航空工业综合技术(3o1)研究所,此前一直是以外援的形式协助杨韦进行方案规划,到四代机选型结果确认之后才正式被整合到研团队当中,所以对于竞标过程并不太了解。

“嗯……当时考虑到这个要求比较有难度,而且更关键的是缺乏一个全面的参照……”

杨韦解释道:

“你应该了解,出于严谨性考虑,甲方给出的书面要求一般都是和我们自己的上一代装备进行对比……总之,为了避免后续定型过程受阻,和f22对标的内容就没作为正式内容写进去。”

“不过,我跟空军装备部,还有去年跟美空军进行过正面交手的飞行员同志都交流过,他们一致表示,f22给他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除去隐身性能以外,就是高条件下的飞行性能,如果说亚音区间内,f22的机动性还只是正常意义上‘好’的范畴,那一旦进入音,则可以说完全是另一个领域……”

f22的绝大部分参数迄今为止仍然属于美国空军的机密,因此这种对标只能通过对公开信息的分析研判,以及部分与之有过遭遇的飞行员口述来完成。

林济洪露出一脸明悟:

“所以才在概念方案阶段就存在的鸭翼后面,额外增加了一组拱形边条?”

他从9o年代初就开始搞隐身技术预研,还曾经参与过137号歼-7iis隐形技术验证机的研制工作,耳濡目染之下,对于航空技术虽然称不上擅长,但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肯定还是懂的。

“这个是气动计算结合风洞验证得出的结果。”

第四代战机的研制工作才刚刚步入正轨,杨韦也乐意拿出一些时间来,捏合新加入的电磁学部门与传统气动结构设计部门之间的联系:

“为了保证前半球的隐身性能,鸭翼在外形和布局方面做出了一些妥协,在特定姿态和度区间内的效率不足,而新增的边条翼结合由飞控系统控制的鸭翼,既能强化涡流生成,又可以控制涡流的流向,从而有效改善主翼的大迎角气动特性和升力特性。”

“当然,刚才你和老孔提到的问题,也就是侧后方向的隐身水平,还有面积相对较小的全动垂尾对涡流过于敏感,在极限条件下难以保证飞机的横航向稳定性,这两点既然客观存在,那就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或者是做出取舍的问题……”

林济洪张了张嘴,本来是想说,这一对拱形边条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来自侧下(上)方的雷达反射,尤其不利于面对空警2ooo那样的双波段预警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