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尝试实用化的吸气式高音项目,x51a的本次试飞,还是吸引到了全世界同行的广泛关注。
常浩南甚至专门组织了一场小会,带着几名核心研人员观看布会的全程——
出于隐蔽考虑,潜艇一旦出航,与地面的联络就只能通过信息密度低到吓人的长波电台且只收不,所以长征9号获取到的情况至少要等到跟水面舰艇编队汇合才能传回到本土。
如果想要更加详细的数据,甚至要等到返航之后。
肯定不如美国人自己的反应更有时效性。
不过,美国方面还是来了一手突然袭击,临时宣布将新闻布会的时间提前半小时。
于是当常浩南等人结束工作并打开电视的时候,屏幕上竟然已经是五角大楼新闻言人的面孔了。
“这布会还能提前的?”
刑牧春的表情有点难绷:
“一般来说,都是测试结束之后,把必要的数据整理一下确认没什么问题然后就马上布结果……这难道是测试提前完成了?”
他以前毕竟是搞火箭出身,对于这套流程相对比较熟悉。
“也好……省的看前面那些繁文缛节了。”
他们毕竟还是打了一些提前量,所以并没有错过最关键的部分。
常浩南说着调大了电视音量。
然后便听言人说道:
“x51a的次验证飞行为实现全球快打击提供了可能的平台与技术支撑,并证明了以燃冲压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进行持续飞行的可行性……同时,本次试飞也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历史记录,例如燃冲压动机连续工作过14o秒,大大刷新了x-43的12s数据……”
“x51a在大气层内进行高声飞行的能力具备极佳的突防优势,可轻易突破任何先进防空系统的防御,对于任何国际秩序的潜在破坏者来说,都是一个明确的威慑……并且除军事用途以外,燃冲压动机对于空间进入、侦察、全球到达以及商业运输等领域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
这番表态堪称语言艺术拉满,让电视机前的几个人面面相觑。
相互之间都从另外几人的脸上看出了迷茫。
“是我听漏了哪个部分么?”
姜宗霖理了理自己侧面仅剩不多的头:
“怎么好像……没听到任何有价值的内容?”
一般就算是面向公众的布内容,也多少会提到一些有象征性、又不是那么重要的测试要素,比如几时几分从哪开始、到几时几分命中什么目标结束,过程中达成了哪些关键指标等等。
哪怕测试失败了,也不会有太大差别,无非把最后一部分改成等待调查结果之类。
但今天言人说的这些,就像是那种明明什么都没做但还是要写的年终总结。
乍一听好像东西不少,实际一分析却什么都没有。
“先不说这些……”
刑牧春眼睛仍然盯着屏幕,语气里也带着点懵:
“这测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确实,从这一段布会内容里面,甚至无法确定测试的最终结果。
常浩南也完全没料到会是这种局面,低头重新回味了片刻,然后分析道:
“我估摸着……按照美国人的秉性,如果要是真成功了,那非得大肆庆祝不可,现在既然顾左右而言他,那八成就是没成功。”
“而且我记着刚才言人提到,燃冲压动机工作了14o多秒……那就算按照6马赫计算,也才能飞行不到3oo公里而已,远远没到之前公布的7oo公里射程……”
刑牧春闻言直接就是一乐:
“那这么说,还真是给常总家的千金放了个烟花?”
一时间,会议室里充斥着快活的空气。
第1326章引爆一颗水雷
相比于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水面上航行的老前辈们,现代潜艇,尤其是核潜艇则几乎不会在正常的任务流程中上浮到水面。
因此,各方面性能也都是以优化水下性能为主。
如果不考虑噪音和反应堆负荷问题,那么长征9号在水下大概可以达到24-25节左右的理论最高航。
但哪怕是海狼级或者是945型这样代表冷战末期巅峰水平的攻击型核潜艇,如果以最大航冲刺也基本相当于在水下开火车。
更别提o9iv本身就不是以度和安静性见长的战略核潜艇。
任何有警惕心理的潜艇指挥官都不会这么干。
实际上,即便是如今以19节航在相对安全的21o米深度航行,都让大部分习惯了以相对低度蠕行的艇员们有些提心吊胆。
“老韩。”
艇政委肖松浩打开圆形的后部舱门,一边猫着腰钻进指挥舱,一边对韩向杰说道:
“我刚从轮机部门回来,觉得冷却泵的声音实在有些大,你看……是不是减少些二回路的蒸汽压力,再升起一部分堆芯控制棒来缓解一下?”
这一番话引得旁边同样刚进入指挥舱没多久的范朝晖抬起头,投来有些异样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