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210节(第1页)

第1210节(第1页)

可要是就这么投入应用,多少还是有些僵硬。

尽管为了提高命中精度,导弹在末端确实要降飞行,总体上符合先快后慢的趋势,但滑翔式高在以“水漂”弹道飞行的过程中度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出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多次转换。

减的时候可以把整流罩抛掉,等到了加的时候,丢掉的整流罩却没办法捡回来重新装上,所以全流程的适应性还是不够理想。

更何况,常浩南的长远野心是把乘波体构型做成可重复利用的飞行器,那更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逐渐加过程。

所以,这个设计最终只是被作为保底方案。

如果后续其它设计全部被证明存在问题,那么就把它掏出来,至少保证整个项目做到有头有尾。

“既然可抛式整流罩不够灵活,那如果设计成可变式呢?”

总体设计部的主任付长胜几乎是紧随其后地提议道。

“可变式?”

这个名次显然出乎了在座绝大多数人的预料。

刑牧春也半是打趣地说道:

“付主任这算是……不忘初心?”

付长胜跟常浩南一样也是航空领域出身,而且早年间还参与过强6飞机的研制以及对米格23战斗机的逆向测绘。

从一位有这样经历的人口中提出可变结构设计,刑牧春的评价倒也确实恰当。

一时间,就连会议室里弥漫着的紧张气氛都被冲淡了不少。

“非要这么说也没错。”

付长胜自己也笑着摸了摸头顶:

“确实有早年间的一些影响……”

说到这里,他却突然来了个转折:

“不过我这个方案绝对是认真的。”

此话一出,欢声笑语中的众人也重新严肃起来。

“虽然我确实听说611所那边计划用柔性蒙皮来制造四代机dsi进气道的鼓包,但也只能在比较小的幅度范围内进行调整……咱这个宽域乘波体的两个下表面差异还是挺大的,不太可能光靠蒙皮的调整来实现吧?”

付长胜瞄了一眼坐在主位上的常浩南,见后者也是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才放心继续道:

“柔性蒙皮材料我也考虑过,但对于温度比较敏感,无法支持高音条件下的热负荷和气动负荷,所以还是需要机械结构……比如把类乘波体和可伸缩的菱形翼进行组合,相对低飞行时机翼伸出,与下表面共同提供升力,高下把机翼收进内部,变为纯粹的乘波体构型。”

本来只是露个面,原则上并不参与设计工作的姜宗霖也有点绷不住:

“真要搞变后掠翼啊?”

通过不同渠道搞回来的f14和图16o,算是弥补了华夏没有装备过变后掠翼飞机的小小缺憾。

但真要在21世纪整出个变后掠翼飞行体,还是高音的……

想想还是有点抽象。

“非要说是变后掠翼也没错,只不过不是传统的滑套式结构。”

付长胜解释道:

“比如一部分机械材料,可以在受到不同方向的拉力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转换特征,很适合用来做这种只有两个形态变化的机翼结构……”

“……”

一时间,针对这个听上去有些离谱,但细想之下又好像挺合理的方案,众人展开了激烈而精彩的争论。

直到常浩南清了清嗓子,准备言。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我最近碰巧对计算材料学有些研究……机械材料虽然是最近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方向,但具体应用层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于我们来说,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实在有些大……”

其实到这里,就已经不用继续讨论下去了。

如果连常院士都说你这个方案的风险有点大,那肯定是真的大。

因此,所有人都没有接话,而是等着他后续的更进一步言。

“其实有些时候,完全没必要把事情想的太过复杂……”

果然,常浩南缓缓说道:

“我们可以直接一点,把高、低两种设计马赫数下的乘波体给融合起来,其中一部分的采用以巡航条件设计的高声乘波体,另一部分则采用满足起飞加需求的低乘波体,中间用一个适配器衔接……”

“再对乘波前体上下表面后缘线进行水平拉伸形成主体,左右两侧配上乘波机翼,机身下表面做压缩面处理,增加斜置尾翼……”

随着他的构想逐渐完善,整个项目团队终于开始全运转。

而在设计部门数百名成员的努力之下,工程方案终于赶在2oo7年结束之前走下了设计图纸。

不过,距离真正的试射,却还有最后一项工作要完成——

滑翔式高由于本身没有动力,完全依赖一枚弹道导弹为其提供足够的初始度和高度,因此除去本身的开工作以外,还需要像早前开双锥体验证弹时那样,跟导弹研部门,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第二炮兵方面协调。

毕竟滑翔式高因为体积问题,基本只能装备到专门的导弹部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