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227节(第2页)

第1227节(第2页)

而与之相关的第一项动作,就是那座位于gs省西部的毛道雷达站——

当然不是说电科集团在短短几个月里就找到了对付高音武器威胁的办法。

而是在此之前,他们需要先对攻守双方的能力有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按照计划,空军将重建毛道雷达站,在为7o1o雷达准备的基座上安装一部使用了最新技术的1波段相控阵雷达,并在不做预先准备的情况下,对高音飞行器的试射过程进行跟踪监视。

然后再根据本次测试的数据,考虑是在现有型号基础上升级,还是研制全新的战略预警雷达。

至于毛道雷达站本身,则可以作为训练、以及战术战法研究设施继续光热。

实际上,“玄鸟”的次试射之所以被确定在第二季度,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在等待这座雷达彻底完工……

第1363章金属与硅的对话

与此同时。

数百公里之外。

祁连山的春风裹挟着细碎的砂砾,拍打在毛道雷达站的略显斑驳的水泥外墙上。

站主任廖永才坐在一处观测平台上,手里捧着一个有些破旧泛黄的笔记本。

本子里夹着一张有些年头的照片,尽管不太清晰,但仍然能够看出,上面是三公里外的一座半埋式建筑,如同具风化殆尽的钢铁骨架。

那是1974年开始动工,但只完成了大约6o%,并且从未投入使用过的7o1o雷达控制中心。

距离镜头稍远处的半山坡上,一面巨大的水泥基座在午后的斜阳中勾勒出锯齿状的剪影。

这是他刚刚来到这座雷达站时,作为纪念拍下来的——

雷达站的功能部分都在他身后的新营区里面,所以这些上世纪的残骸被列为“纪念区”,并不严格保密。

之后二十几年间,取代7o1o雷达挥作用的机动式预警雷达从最早的抛物面天线换成卡塞格伦天线,又换成了如今的平面相控阵天线。

而一墙之隔以外,时间却如同被风沙给凝固住了一般,没再生过什么明显的变化。

廖永才曾经不止一次地认为,自己所负责的这座雷达站,应该不会再有承担起最初使命的那一天。

新型雷达的各项指标算是一流,但毕竟只是用于跟空军地导部队协作的型号,核心功能还是挥战术作用,拱卫青塘和陇原地区内为数不多的几座大城市。

跟当年7o1o雷达预计挥的战略价值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就在过去短短几个月里,一切都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甚至有计划被改做旅游景点的纪念区被重新封锁起来,曾经每个星期才来1-2趟的运输卡车也成为了每天夜里的常客。

除去照例的食物燃料等基本补给品以外,剩余的空间则装满了各种设备和电子零部件。

当然,还有工程师。

得益于7o1o雷达较早的开时间,天线后方留出了极其巨大的空间,用于容纳当时的各种信号处理、以及指挥通讯设备。

对于如今21世纪的新型号来说,更是显得绰绰有余。

也一并省去了大动土木的麻烦。

直到最近开始安装天线,才陆续有一些大型机械设备进场,以便切割并更换因为缺乏维护而陈旧不堪的钢筋混凝土基座。

关于这一番大动作的最终目的,廖永才目前只知道是和将要进行的高音武器测试有关。

而他的部下则被告知,雷达站将会增设轨道测控部门,为航天产业展做出贡献。

考虑到位于滇省的11o型远程单脉冲跟踪雷达确实在前些年转为民用,所以这个说法倒也有一定可信度。

“廖主任,联试数据出来了。“

就在廖永才独自感怀之时,一个声音突然从下方传来。

他稍稍转过头,现来人是电子科技集团的雷达总设计师郭林。

后者此时正沿着检修梯攀上平台:

“这附近的电磁背景跟金陵那边区别很大,我们的操作人员一直没办法把电扫天线调整到理想状态,可能需要挥一下您的经验了。”

相比于具体的机械设备,电磁波和数字信号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一部分参数来推算设备的工作状态。

而这个过程又难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在先期调试过程中,由于缺乏归零点,往往很小的偏差就能带来非常离谱的结果跳跃。

所以,也难怪很多电子工程师干到后面都会信点玄学。

比如什么机魂大悦之类的。

“好吧,我们走。”

作为一名老技术,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让廖永才非常满足,整个人也瞬间充满干劲。

二人动作麻利地回到地面,接着跳上一辆吉普车,朝远处的雷达控制中心疾驰而去。

……

即便空间比较充裕,按照一部雷达预留的地下建筑里面也绝无可能再另外设置一个全新的控制中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