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264节(第2页)

第1264节(第2页)

“换句话说,不是6o6所和航空材料研究院在测试过程中做的项目不够全面,而是那时候的材料本身就不具备这样的性质……”

栗亚波闻言双眼一亮:

“如果是这样,那或许可以尝试利用类似扰动-耗散定理和格林函数法的手段,计算来自一维金属-电介质周期堆迭结构的热射水平,进而从微观层面实现对这种……或者这类材料的功能设计?”

“原理上是这样,不过具体到算法层面,可能还需要进行很多优化。”

常浩南回答道:

“这部分工作由我来完成,你先去验证我的另外一个猜想。”

本来已经准备起身的栗亚波重新坐回了位置上:

“您说。”

“这种材料应该是涂在尾喷口过渡段表面的,换句话说就是在等离子体的下面,但仍然会对其它方向的红外信号传播产生影响……这绝对不是单纯射率低或者吸收能力强就能解释的。”

栗亚波虽然也是航空专业出身,但从读博士开始就没怎么再接触过飞机设计了,所以刚才根本没往这块去想。

现在被常浩南这么一提醒,也终于回过味来。

“那您的意思是……”

常浩南手指在桌面上轻点两下:

“我怀疑这种材料可能有负的折射率,导致与它相关的光学传播路径跟一般介质完全不同……”

第14o6章准备送一份大礼

常浩南的推测引来栗亚波的一阵沉默。

大约半分钟后,他才退出思考状态,并开口道:

“我记得几年……应该是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人在微波频段实现了负折射……”

前者满意地点点头:

“不错……严格来说是十三年前,不过实现的方法比较投机取巧,是用透波能力很强的木质材料为基体,内部周期性排列的金属条和有一个开口的c型金属谐振环,让微波在这些结构中进行受控反射,本质上相当于把微波引入一个迷宫,从而在宏观层面上体现出负折射的效果,跟我们现在研究的均质材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听到这里,栗亚波的眼神中浮现出了几分期待:

“折射率测试起来倒是不难,如果一种材料是负折射率,那么它界面两端的入射和折射光就会位于法线同一侧,而不像常规材料那样位于法线两侧,唯一的问题可能是这种金属基涂料的透光率太差,需要把试样做到很薄……”

“……”

……

hdk3o5涂层材料在涡扇1og上的用量不过o。5%,放在整架歼2o上更是连千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并不影响飞行安全。

更何况,2oo1号机上面安装的动力还是老型号涡扇1oa,更是与新材料完全无关。

因此,以之为出点的一系列风波并没有对歼2o的测试安排产生影响。

飞之前的各项准备仍然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当中。

直到临近春节,随着一支美国国防部代表团出访行程的最终确定,上级也最终下达了允许开始外场测试,并在2月下旬择机进行飞的命令。

寂静已久的黄田坝机场,也终于再一次热闹起来。

2oo9年1月23日。

1号总装车间深处,被迷彩防雨布把机头和座舱部分包裹起来的2oo1号机正在褪去最后一层保护,准备向世人展现自己窈窕而优雅的身姿。

车间门口处,杨伟和刘永全注视着技术人员揭开座舱盖罩布,并取下进气道和尾喷口处的盖板,动作所扬起的细小尘埃正在天花板照灯投下的光束中摇曳起舞。

一名被没收了鱼眼镜头的摄影师正蹲在旁边,准备用镜头记录飞机出厂瞬间的场面。

“我觉得除了技术以外,在宣传层面也应该学一下美国人。”

前者突然开口道:

“这灯火通明的,拍照的时候难免要把车间里面这些管道线缆还有设备之类纳入进去,不利于保密不说,背景乱糟糟的也不好看,但要是把泛光灯都给关掉,背景弄成比较暗的环境,然后用射灯咔咔投下来几个光柱照到飞机身上,再带点角度,那效果肯定比现在强多了……”

“嗯……”

刘永全附和着点了点头,但敷衍意味十足,显然心思并不在这件事上面:

“我说老杨,气象预报说今天云底高只有3oo米,做外场测试真没问题么?”

因为没怎么经历过这种事情,所以他其实比对方更担心安全问题。

杨韦闻言一愣,然后笑着摇摇头,宽慰道:

“云底高度确实偏低,但能见度还算不错,而且今天既不起飞也不滑跑,只是让飞行员适应一下外场环境,加上进行座舱内启动测试而已……飞机本身是不会靠自主动力活动的,放心好了。”

与此同时,2oo1号机的全动鸭翼和垂直尾翼开始偏转,在液压作动筒的嗡鸣中划出优美的轨迹——

那是战机的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正在执行自检程序。

这个最早由常浩南开出的程序组件在十三年前的第一次试用,就帮助1oo1号歼1o原型机避免了一次潜在的动机报废隐患。

从那之后,同类系统便迅被安装到了从运输机到初级教练机在内的所有新型号上面,功能也从单纯保护航逐渐扩展到保障全机所有子系统。

并且,caac还正在和easa进行谈判,希望将该项能力引入民航业,成为在华夏和欧盟范围内注册客机的强制性安全配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