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302节(第2页)

第1302节(第2页)

“现在向我们驶来的是地对地高音导弹方队!”

转播解说员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高音武器系统,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可对中程和中近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解说词比之前已经过去的任何一个方阵都要简短,甚至没有按照惯例提及受阅部队历史和该型号装备所主要遂行的作战任务。

但这区区六十个字,却比此前的千言万语加在一起更加有力。

站在台上的常浩南深吸了一口气,本应该跟着所有人一起热烈鼓掌的他,此时却觉得自己的手臂有些沉重。

作为全程主持研高音武器的项目负责人,常浩南曾经不止一次通过雷达目睹“玄鸟”在大气层边缘划出飘逸的轨迹,并将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靶标烧成赤红的铁水。

但今天,当这种足以改变战争逻辑的导弹真正聚焦在全世界的目光中时、当这种象征着人类技术顶点的武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时,当看到西侧观礼台的外宾席因为震撼而寂若无人时……他还是难免生出几分感怀

“四十七年呐……”

他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从郭永怀先生在京郊拉扯起华夏的第一部高风洞算起,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七年。

而现在,那个曾在风洞中颤栗的乘波体模型,终于化作了共和国苍穹下的钢铁长城……

……

与此同时,在他暂时关注不到的地方,外网的各大主流平台也早已经被#hypersonic的标签所淹没。

华夏方面的信息隔离是如此到位,以至于直到今天之前,都没有什么主流的权威信源能够预测,或者说,敢于预测一种高音武器的亮相。

尤其是在美国x51a两次测试接连失败、htv2的飞又屡次推迟的背景下。

东风17突然亮相,带给世界的震动要远比这场阅兵式本身更加强烈。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堪比1964年炸响在罗布泊上空的那一声惊雷。

东京《朝日新闻》直播页面的英文字幕跟不上网友刷屏:

“中国展示了能突破任何防御系统的武器!”

“这根本不是常规导弹,是战略平衡的颠覆者!”

“……”

五角大楼的官方账号在沉默了将近半个小时后,才布了一条语焉不详的推文:“我们注意到相关展示,将持续关注事态展。”

而华夏国内社交平台早已化作欢乐的海洋,某高校学生上传到社交平台的短视频里,整栋宿舍楼的学生对着直播画面齐声高唱《歌唱祖国》,摇晃的手机镜头中,无数泪光在年轻的面庞上闪烁。

直到最后一个东风5b方队消失在西侧尽头,长安街两侧的欢呼仍未停歇。

常浩南望向天空,看到负责转播的直升机正掠过人民大会堂的国徽,旋翼搅动的气流似乎将云层撕成缕缕金纱。

他知道,当夜幕降临时,五角大楼的作战室里必定灯火通明,太平洋彼岸的智库报告将堆满“高音武器威胁论”的标题。

但在这一刻,他耳边只剩下山河沸腾的轰鸣,以及手机里不断刷新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宣言:

“此生无悔入华夏!”

第1453章绝对震慑

许多年后面对星条旗,安德鲁·舍尔少将将会回想起,自己在华夏长安街第一次亲眼看到高音飞行器的那个遥远的上午。

实际上,阅兵现场充斥着引擎轰鸣、军乐铿锵和人群的欢呼,并没有电视转播信号当中那样良好的收音条件,况且他终究还是个美国人,汉语水平也远远到不了母语使用者程度。

直到被米切尔·莱顿从身后拍了下肩膀,他才从自己的思绪中抽离出来。

然后一抬头,就刚好看到两排通体黑色的导弹伴随着滚滚车轮逐渐来到自己眼前。

东风16本来就已经是妥妥的中导体量,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东风17又进一步延伸了滑翔段的长度,再加上乘波体设计略显张牙舞爪的外形,可谓压迫感十足。

随着注意力被重新放到身前的街面上,刚才被下意识屏蔽的听觉也逐渐恢复过来,柴油引擎的低频轰鸣化作近乎实体的音墙,混着传动轴转动的金属刮擦声,在每个人的耳膜表面化作富有节奏的震荡。

当方阵再靠近一些之后,他已经能看到那些精密排列的铆钉与焊缝、看到耐高温涂层在日照下泛起青灰色的幽光、看到足有三人合抱粗细的弹体,中部突起的级间分离环像巨蟒的鳞甲,随着车辆的平稳行驶反射出细碎的寒芒……

一时间,几名美国武官,甚至整个外宾观礼区都陷入一片沉寂,在周遭欢声雷动的气氛当中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大部分人甚至找不出一个准确的说法来描述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反倒是那位来自自卫队的二等陆佐小林信一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句话——

人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此时,瞳孔还震动着的舍尔少将也回过神来:

“等等……东风17?”

他下意识举起手中的望远镜,但其实以当前看台与受阅方队之间的距离,这个举动根本就是多余,于是又有些仓惶地放下。

手足无措的样子,颇显出几分滑稽。

后面一排的莱顿上校反应稍微快些,已经放下了手中储存空间耗尽的照相机:

“是高音飞行器……或许,类似htv2那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