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架歼15如同两只银色的鹰,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优美而有力的航迹。
“o7号机,o8号机就位。”林书岩的声音听起来比地面时严肃了许多,“今天的云层高度很好,适合拍照。”
“收到,我们准备爬升。”郑辉推动油门,飞机开始以稳定的率上升,“常院士说高空更容易达到启动条件。”
随着高度的增加,视野中的场景又从湛蓝的海面变成弧形的地平线。
稀稀拉拉的卷云层在他们下方铺展开来,形成一片白色的海洋。
直到高度表的千米指针突破11之后,他握着操纵杆的手终于明显感觉到,飞机变得比刚才沉重起来。
考虑到大型弹药脱离后很可能对载机的飞行姿态产生一定影响,他决定给自己的操作保留一定余量。
“到达115oo米飞行高度,”郑辉报告道,同时检查各项参数,“进入测试航线,准备加。”
测试空域是一片远离航线和人口密集区的海域,已经提前清空了其他航空器。
郑辉按照预定计划开始进行一系列机动,确保飞机和导弹都处于最佳状态。
“空165o公里每小时,请求开始测试。”
几秒钟后,耳机中传来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声音。
是常浩南:
“弹载传感器显示满足射条件,可以开始测试。”
“o7号机明白!”郑辉深吸一口气,将手指放在了武器射按钮上,“o8号机,请保持安全距离,准备拍摄。”
“o8号机明白,已就位。”林书岩驾驶的飞机稍稍拉开了距离,并调整翼尖上的摄像吊舱到最佳的拍摄角度。
郑辉最后检查了一遍所有系统,确认无误后,在屏幕上选择了机腹挂架:
“3、2、1,投放!”
在他扣下扳机的同时,三根液压杆从挂架内部伸出,将训练弹向下弹出机身下方的低压区域。
通过后视摄像头,郑辉看到那枚银灰色的导弹在气流中轻微晃动了一下,然后开始按照预定轨迹下落。
“导弹释放正常。”郑辉报告道,同时按照立即加大油门,同时按照简报会上的要求拉起机头,并向左滚转。
接下来的一秒钟,如同一个小时那般漫长。
林书岩的声音响起,“点火成功,导弹姿态正常!”
耀眼的亮白色光芒从导弹尾部喷涌而出,就像上古神话中射日的箭矢掠过苍穹,在同温层边缘烫出一道肉眼难以捕捉到的伤痕。
第1481章返航
仅用于点火模拟的冲压动机并不能提供足够强大和持续的推力,因此耀眼的亮白色光芒在延伸了一段距离之后就开始下坠,并最终消失在视野中。
郑辉轻轻舒了一口气,手指从武器控制面板上移开。
机舱和无线电在这一刻同时陷入了平静,只有动机的轰鸣依旧稳定地回荡在耳边。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使用反舰武器。
一个月前,他驾驶这架o7号歼15战斗机完成了鹰击83k的打靶测试,用两枚导弹精确摧毁了一艘退役的猎潜艇。
只不过,鹰击83k在本质上跟其它国家的主力装备——鱼叉、飞鱼、或者kh35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虽然最新改进型的射程更远,但仍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区外攻击。
尤其是在假想敌已经开始大规模换装标准6反舰导弹的今天。
然而,这次打出去的大家伙可完全不一样。
虽然也还在研制当中,但仅就“打出去之后能顺利点火”这点,就已经比太平洋对岸的x51a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更重要的是,飞行员几乎再也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
这东西的理论最大射程不仅比防空导弹,甚至比f18的作战半径都远。
并且,相比苏联时期红海军装备的那些重型反舰导弹,高音武器的平均飞行度相当离谱,命中1ooo公里外的目标仅需要大约5分钟。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常规水面目标根本不足以离开导弹本身的雷达覆盖范围。
只有在目标距离2ooo公里以上时,才对中继引导有着比较强的依赖。
总之,完全是一种能单方面改变海战规则的武器。
“太感谢你了,大舅哥。”
郑辉小声嘟哝道。
但还是通过编队内无线电传了出去。
“o7,请重复一遍。”
林书岩还以为是自己没听清楚。
“没什么,感慨一下而已……”
郑辉解释道,然后调整无线电频道向基地报告:
“o7号机,导弹射程序完成,请求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