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院士?”
他脚下的动作一滞:
“难道就是搞乘波体的那位……”
无侦8的乙号方案之所以能如此低成本地用上一个带有乘波体元素的气动设计,很大程度上就是站在了对方的肩膀上。
“就是他!别问了,会议马上开始。”这个时候,杨韦终于看清楚他手中的文件,“乙号方案的进度汇报?”
程俊红点点头:“情况不太……”
“乐观”两个字还没出口,就被步履匆匆的杨韦打断:
“没时间看了,你先带着吧,等开完会之后再给我。”
他只好把报告塞进公文包,跟着对方快步走向会议室,但心思却还停留在那份即将宣告项目失败的报告上。
实际上,程俊红本来就对突如其来的会议毫无准备,这会儿临时抱佛脚也想不出个什么,只能等会议开始之后再随机应变。
直到身后的一名助理轻轻推了一下,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在会议室门口,差点撞上正要进去的杨韦。
不大的屋子里已经坐了十几个人,分列于长桌两侧。
程俊红认出其中几位是成飞集团的技术骨干,而对面显然是航空动力集团的团队。
搁在正经的会议场合,让客人等这么长时间肯定不太合适,但常浩南和杨韦已经是老熟人,也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了。
程俊红匆忙找了个空位坐下,抬头时正好与坐在对面的常浩南四目相对。
虽然早就知道对方大概的年龄数字,但真人比前者想象中更加年轻,以至于很难把这样一副面孔跟航空动力和空气动力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联系在一起。
正当程俊红准备礼貌性地点头致意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会议室前方大屏幕上的两行字。
《包括燃烧室前磁流体电机和燃烧室后磁流体增强器的冲压动机》。
这个冗长的标题让程俊红一时没反应过来。
他眨了眨眼,又重新看了一遍,突然感到心脏剧烈跳动起来。
“磁流体电机……还是用在冲压动机上的?”
一种难以名状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或许不是很懂磁流体,也不知道磁流体增强器是个什么东西,但电机三个字却明晃晃地扎进了目光之中。
瞬间,程俊红便知道了为什么杨韦会让自己过来。
也是这个时候,常浩南起身开始讲话:“感谢各位抽出时间。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一项创新性供电技术,它有望解决冲压动机因为结构而带来的的供电瓶颈问题……”
程俊红全神贯注地听着,手中的笔不自觉地握紧。
常浩南接着解释了基本原理:在冲压动机燃烧室前设置电离增强模块,将通常条件绝缘的气体转化为高温高压的可导电等离子体,再通过法拉第通道产生电势差,最后由磁流体增强器进行一定程度的能量再利用,并将电离种子回收。
听上去似乎非常简单,但在座的所有人都清楚,要想把这短短一句话从理论落到现实,其中每一个字都包含着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这……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程俊红几乎要脱口而出。
虽然还不知道这个磁流体电机性能究竟如何,但乙号方案中的功率缺口本来就只有区区2-3k而已。
于是,几乎在常浩南介绍完全部内容之后的第一时间,他便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
“常院士,这个技术看起来更适合马赫数5以上的高音飞行器……那对于度在4马赫左右的亚燃冲压动机上是否有效?”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
程俊红意识到可能还没轮到自己这个级别的人言,顿时有些尴尬。
但常浩南只是微微一笑:“很好的问题。确实,这项技术最初是为高音飞行器设计的,在jf14风洞测试中,最高电效率大致出现在马赫数7-8区间。”
程俊红的心沉了下去,但对方却很快话锋一转:
“不过,我们现在4。5马赫左右的度下,配合适当的电离种子,仍然可以产生可观的电功率……实际上,我们之所以选择程工你负责的无侦8乙号方案作为测试平台,正是因为它的技术成熟度高,且目前存在的供电问题正好是我们的解决方案可以应对的。”
程俊红感到一阵眩晕,仿佛命运在跟他开玩笑。
几个小时前,他还在为项目失败撰写报告;而现在,解决方案竟然主动送上门来。
常浩南继续解释:“根据我们的计算,如果去掉乙号方案上那两台涡轮电机及其进气道,完全依靠磁流体电系统,不仅可以提供约1o千瓦的稳态电功率,还能减少气动阻力,将最大度提高到4。5马赫以上。”
程俊红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1ok?”
对于他来说,这个数字已经足够了。
“没错,两台动机总共。”常浩南点头,“而且系统重量比原来的涡轮电机组轻3o%……至于加到4马赫前的供电问题,可以用高能电池临时顶上。”
会议接下来的时间里,程俊红全神贯注地记录着每一个技术细节。
常浩南团队展示的数据和测试结果令人信服,而杨韦也不时补充说明这项合作对成飞集团的意义,同时不动声色地对程俊红给出相当高的评价。
一直到会议结束时,程俊红还沉浸在技术讨论的兴奋中。
他脑海中已经开始重新规划乙号方案的改进方向,甚至想到了如何调整复合侦察模块以充分利用多出来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