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363节(第2页)

第1363节(第2页)

张晰此时也回忆道:“关于日向号……大概在今天傍晚的时候,星城号驱逐舰曾经汇报,他们的雷达侦测到一大批舰载直升机从日向号上起飞,随后展开呈扇面向北飞行。”

一行人这会儿已经通过了全部检查,来到战情中心门前。

刷开通行卡之后,大门向两侧缓缓开启,一个足有整面墙大小的电子屏幕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屏幕上正显示着南海地区的实时态势图,数十个不同颜色的图标标记着各国舰艇和飞机的位置。

技术人员正在导入和处理数据,于是众人找了个稍微偏僻的地方分别落座,继续分析刚才的情况:

“单从阵型来看,像是在进行他们最擅长的搜攻潜作业,但既然能在上百公里的距离上被水面雷达现,说明全程维持着至少15oo米的飞行高度,肯定不是在执行反潜作战。”

相比这两位参谋出身的海军领导,周开立倒是没怎么纠结:

“嗐,要我说啊,没准就是小日子受到去年辽省号服役的刺激,在利用直升机模拟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加班运作方式,为后续装备f35b战斗机进行准备。”

在他一个空军看来,那日向号除了吨位小一点以外,长得已经和航空母舰没什么两样了,只要等到f35b到位就能直接变身轻型航母。

张晰和王志瑾当然知道没这么简单,垂直起降飞机对于起降条件的要求远高于直升机,16ddh的甲板没经过专门强化,实际并不能直接搭载av8b或者f35b,非得回坞大改一番才行。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年轻军官突然起身转向几人:“报告,技术组已经准备好了。”

负责无侦8侦察设备研制的袁孝康走到控制台前,输入了一串命令。

大屏幕上的画面切换成了一组复杂的参数表。

“先是无侦8的飞行数据回放。”袁孝康的声音平静而专业,“全程飞行时间53分钟,最高度达到4。8马赫,最高飞行高度412oo米。动力系统表现出预期,燃料余量还有12%。”

屏幕上开始播放无侦8的航迹动画。

一条红色的线条从琼省南部海域延伸出去,在苏禄海附近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完美划过对方舰队附近,然后转了个半径巨大的18o°弯返航。

精准利用了几乎全部可用的国际空域。

“这里是关键点。”袁孝康暂停了动画,放大了一个区域,“无侦8在距离目标舰队12o公里处次被anspy-1雷达探测到,随后陆续被另外两种不同类型的雷达锁定,但正如我们预计的,没有任何一种防空系统能够在这个距离上对4万米高空、4马赫度的目标构成实质威胁。”

总设计师程俊红打断了他:

“先看看合成孔径雷达的成果吧。这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在座的绝大多数都是海军指挥员,对于无侦8本身的工作情况可能不是特别感兴趣。

张晰本来想说他其实不太着急,多听听关于无侦8的部分也没什么。

但大屏幕已经切换成了一幅巨大的长条形的雷达图像。

这是整个任务区域的sar成像图。

众人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很快,在画面右端靠近末尾的地方,张晰看到了十几道密密麻麻的白色线条。

放大之后,图像清晰显示出美军舰队的实时状态。

十几艘舰艇正在紧急转向,在海面上留下了壮观的尾迹。

画面随后切换到热成像通道,只可惜和sar成像一样缺乏层次信息,就算分辨率很高,也看不太清楚甲板上的具体情况。

但不管如何,狼狈之色都显露无疑。

“他们可能误判了无侦8的性质?”周开立率先分析道,“这像是规避反舰导弹的动作。”

王志瑾突然问道:“日向号编队的情况呢?”

袁孝康把画面重新切换到sar通道,然后将大约在中间的一块区域放大。

周开立注意到图像中间偏上的三艘舰艇:“这就是?”

“没错。”袁孝康调整了显示范围,“相比之下,这三个目标显得异常平静,一路保持着整齐的编队航向,没有任何规避动作。”

王志瑾若有所思:“要么是他们训练有素根本没有惊慌,要么……就是根本没现无侦8。”

“这正是有趣的地方。”袁孝康挠了挠头皮,“根据被动雷达系统的记录,日向号编队的三艘舰艇中,只有高波号在无侦8接近到5o公里范围内时进行了短暂扫描,持续时间不足o。5秒,随后就失去了跟踪。”

“这不合常理。”自卫系统操作员陈明皱眉道,“即使是老式雷达,也不该对这么大的目标毫无反应。”

“等等……”王志瑾眼睛略微睁大,“这个体量的飞机上面,除去光学、红外和sar以外,你们还集成了被动雷达探测能力?”

“原本的方案中并没有这部分,但后来更换新的冲压动机以及配套的电系统之后,就额外腾出了一些空间和电力。”袁孝康平淡地解释道,“我们考虑无侦8的任务想定是依靠度和高度进行硬突防,飞行过程中可能会遭到很多潜在防空系统的探测,所以额外加装了这套系统。”

程俊红这时起身开口,把略有些离题的讨论拉回正轨:

“无侦8的气动外形比较特殊,其雷达反射面积(rcs)实际上比同尺寸传统飞行器小两个数量级……再考虑到fcs3也不是什么正经的搜索雷达,当面对极高、高高度且rcs较小的目标时,确实可能将真实信号误判为杂波给过滤掉。”

海上自卫队无论如何算不得“训练有素”,因此这个解释显然比较合理。

张晰等人本以为结果分析已经接近尾声,但袁孝康却突然转向控制台:

“切换到sar二通道上。”

本来已经准备起身的几个人再次把屁股给放了回去。

“sar二通道?”

袁孝康露出笑容,回答道:“一项不太起眼的技术突破——水下地形探测模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