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376节(第2页)

第1376节(第2页)

所谓“领先一个身位的可能”即便真实存在,也主要是来自于常浩南和火炬实验室强大的计算能力。

设备只是辅助。

但他也不可能承认说自己正在搞一个可能颠覆整个材料学体系的大新闻。

所以只好改为画饼。

而恰好,孙飞这样的人,还真就吃这一套。

他不再犹豫,有力地握住了常浩南的手。

“常院士,您说服我了!”孙飞的声音铿锵有力,“技术上,我们生物成像中心,一定全力以赴!”

第1542章改变行业的成果

三个月后,俄勒冈州。

fei公司的席技术负责人帕特里克·马哈奇刚刚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围巾和厚呢大衣,准备享用他迟来的午餐。

但就在这时,科研秘书索菲亚·皮尔兹拿着一份不算厚的文件走了进来,神情比往日多了几分凝重:

“马哈奇阁下,这是本周的文献报告。”

说完,把手里的文件放在了办公桌上。

马哈奇有些意外地停下动作,瞄了一眼旁边的日历:“索尼娅,今天不是周四吗?”

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根据惯例,汇总报告通常要到周五才提交。

当然,他只不过是随口一问,其实也并未太过在意,很快又重新开始整理围巾:

“先不说工作上的事情了,我准备去解决一下午饭,听说今天有不错的烤三文鱼……你要一起去餐厅么?”

皮尔兹是马哈奇一位故友的女儿,可以说是后者看着长大的,二人经常在一起吃个饭,也不至于引起什么误会。

但这一次,皮尔兹却站在原地没动:

“相比午饭,这里面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果,我认为它……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显微结构表征领域的游戏规则,所以才提前一天整理出来了。”

“改变游戏规则?”马哈奇终于露出些许认真的表情,但仍然觉得秘书的用词有些过于危言耸听。

他见过太多宣称“突破性”的研究,最终往往沉寂无声。

但对方都已经这么说了,马哈奇也不好再继续无视下去。

于是,他放下围巾和大衣,重新坐回宽大的皮椅,带着一丝无奈和好奇翻开了文件。

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篇表在advancedmateria1s期刊上面的论文。

《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三维重构方法》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重量级的标题。

因为自从1959年理查德·费曼向电子显微学界提出了单原子定位问题之后,如何用电子显微镜获取三维图像就始终是这个领域的最前沿的研究内容之一。

只不过,马哈奇的表情很快重新放松下来。

“哦,原来是这篇……”他伸手在论文左下角的表日期上点了点,“上周就见刊了,我前几天看过。”

说着又重新浏览了几行摘要和关键公式,确保自己的记忆没有出错。

“想法很有趣,从数学层面解决了三维数据畸变这个老难题,不过么……”他耸耸肩,语气带着技术专家的挑剔,“它更像是一篇精妙的应用数学论文,对实际操作的指导有限,特别是对视场与信息源差异这个核心障碍无能为力……”

马哈奇的语气突然又变的古怪起来:“老实说,我怀疑到底有多少现在的材料学家还能完全看懂里面的张量运算。”

说完再次准备起身。

他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都没来得及吃饭,只对付了几口吐司面包和咖啡,这会儿已经实在饿得不行了。

“没错,单看这一篇确实如此。”皮尔兹却没注意到对方的窘状,继续道,“但重点在后面,后面还有两份在过去24小时内冒出来的新成果。”

直到此时,马哈奇才注意到文件夹比自己想象中厚上不少。

他直接跳过第一篇论文,翻到后面。

同样是一篇论文。

同样来自那名叫做feisun的第一作者。

但最上面的则标题像一道闪电劈入他的眼帘。

《透射电子显微镜叠加三维原子探针的四维成像技术》。

整篇文章还没有进行排版,显然是尚未正式见刊的状态。

而表期刊则是《华夏科学院学报》(jcas),网络表日期赫然是昨天。

“jcas?”马哈奇下意识地嘟囔了一句。

他知道这份华夏的综合性期刊近年来在工程计算等领域崭露头角,但在高端表征技术领域,还没有建立起什么权威性。

然而,“透射电子显微镜叠加三维原子探针”和“四维成像”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瞬间抓住了他所有的神经。

他迅从抽屉里拿出阅读眼镜戴上,身体前倾,几乎贴在了纸面上,他快扫视着摘要和引言部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