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393节(第2页)

第1393节(第2页)

“但现在fei自身难保,被赛默飞世尔收购几乎是板上钉钉,这种大型并购后的内部整合、人员动荡、供应链调整,没个一年半载根本理不顺,我们如果选赛默飞世尔,本质上就是选‘新fei’,效率上也不会有什么优势。”

这个回答非常巧妙。

看上去好像表态明确,但实际却并没有做出选择,规避了越俎代庖的风险。

“明白了。”常浩南倒是没想这么多,但他还有着另一个维度的考量,“你觉得,我们的选择,会不会对目前这几家供应商之间的实力平衡产生显著影响?”

“表面上看,如果赛默飞成功吃掉fei,确实会一跃成为体量和产品线最完整的巨头,日立和jeo1紧随其后,de1ong的体量相对最小……但这是基于现有市场格局的强弱划分,在新的产业变革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孙飞的语气中也带上了明显的笑意,显然这种能决定其它行业巨头命运的体验相当不错:

“总之,谁能深度绑定我们的技术,谁就能在下一代微观表征设备领域抢占先机,所谓的平衡,主动权完全在我们手里。”

然而,孙飞所暗爽的地方,也正是常浩南最为担心的。

“国产高端仪器设备要想突围,专利壁垒只是第一关,我们在精密加工、特种材料、核心部件的生产工艺和工程经验上,与国际顶尖水平也还有可见的差距。”

常浩南点明了自己的顾虑:

“也就是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不仅需要合作伙伴的专利授权,更需要他们稳定地提供一部分我们暂时无法自产的高性能成品零部件,来支撑我们自主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这是绕不过去的现实需求。”

孙飞立刻明白了常浩南的弦外之音:

“您是在担心,我们的选择,有可能导致对方在实验室设备市场形成新的、更难撼动的垄断地位?”

“正是。”常浩南肯定道,“美国、日本、荷兰……都不是什么可靠的合作对象,历史教训太多了……我们必须为国产设备争取到足够的成长窗口期,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外部供应环境,直到我们完全掌握所有核心环节的自主生产能力为止。”

电话那端沉默了几秒钟,显然孙飞在快消化和权衡。

很快,他提出了一个方案:“那……我们是否可以成立一个多方参与的联合公司?把有意向的这几家,加上我们汇聚、烛火,甚至拉上国内有实力的科研院所或制造企业,一起合资?这样既能整合资源,也能在内部形成一定的制衡。”

“联合公司是一个方向,但可能还不够。”常浩南的思维更进一步,“我提议,由汇聚科技和烛火科技牵头,趁现在全球舆论高度关注、我们占据道义和技术制高点的有利时机,主动向另外几家巨头出倡议——共同成立一个‘开放微观表征技术联盟’(omcc)。”

这是常浩南从之前就在考虑的事情。

对外,可以宣称联盟的宗旨是‘推进全球高端电子显微镜、原子探针及相关联用设备的接口标准化、数据互通化,降低用户使用门槛,促进微观科学研究范式革新’。这个旗号光明正大,符合科学界普遍期待,容易获得支持。

对内,则可以解释为共同分享未来市场红利,同时将其他潜在竞争者,比如韩国或其他新兴势力彻底挡在门外。

“太妙了!”听罢这些,孙飞忍不住赞道:“这个联盟的构想,既能堵住那些鼓吹技术保护主义的嘴,又能实实在在地构建起对我们最有利的行业新秩序,我完全赞同!”

“好。”常浩南听到孙飞的认可,也放下心来,“核心底线是:联盟必须成立,我们制定的核心标准必须被采纳,专利交叉授权池必须覆盖我们所需的关键技术。至于利润分配的具体比例、初期建厂的投资额度、以及那点研经费支持,都属于非原则性的、可以灵活让步的筹码。”

“一切以最快度促成联盟成立、拿到稳定可靠的高性能tem和apt设备,保障我们原子制造和下一代电池材料研的整体进度为最高优先级!时间不等人。”

“明白!请常院士放心!”孙飞的声音充满干劲,“我马上召集人手,连夜起草联盟倡议书和初步框架协议草案!谈判桌上,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1564章还有底牌

仅仅48小时后,由汇聚科技和烛火科技联合署名的《关于共同起成立“开放微观表征技术联盟(omcc)”的倡议书》,就通过官方新闻稿和主要国际科技媒体渠道,正式向全球布。

倡议书措辞宏大而富有感召力,着重强调了“开放标准”、“互联互通”、“赋能科研”、“加创新”等理念,描绘了一个打破设备壁垒、数据自由流动、共同推进人类认知微观世界边界的美好愿景。

倡议书如同在尚未平静的湖面又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全球主流科技媒体、财经媒体再次沸腾,争相报道这一革命性的行业倡议。

不出常浩南所料,在倡议书布后不到24小时内,其余几家巨头几乎不分先后地表了官方声明,表示“高度认同倡议理念”、“愿积极参与联盟筹建”、“期待共同推动微观表征技术的未来展”。

如此迅且一致的表态,让单原子阵列催化剂和锂电池等关键词再次占据了全球舆论的核心焦点。

资本市场的热情被重新点燃,新能源产业链相关股票应声上涨。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

比如传统汽车巨头们,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天下午,坐不住了的丰田章男就在nhk的一档高端访谈节目中露面。

不过,就算是丰田,也不敢和这一轮大势正面对抗,只能暗藏机锋地表示,电池和电动机的组合确实有可能成为汽车动力的新选择,但同时也要关注到电池在恶劣工况下的安全隐患,以及补能困难等问题

此外他还特别强调,尽管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零排放固然令人欣喜,但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同样会消耗能源并产生污染排放,其强度可能远公众想象云云。

常浩南坐在火炬实验室宽大办公桌后,面前的显示器正播放着丰田章男的访谈。

看着对方那副忧心忡忡、为行业健康展“殚精竭虑”的模样,常浩南嘴角勾起了难以压下的弧度。

他对于这种论调背后的战略意图再清楚不过——利用公众对技术认知的局限性和对环保的朴素期待,为传统技术路线争取喘息时间,延缓电动化浪潮的冲击。

不过,在单原子阵列材料带来的性能飞跃和联盟倡议引的产业巨震面前,丰田章男这些“老成持重”的担忧,注定如螳臂当车,掀不起多大风浪,很快就会被淹没在资本和技术狂飙的洪流中。

就在录像即将结束时,桌上的内线电话响起。

是柳晨晨的声音:“常总,科技委的万主任来访,没有预约,说是有要事相商,您看……?”

常浩南略感意外。

对方位高权重,事务繁忙,很少会这样不打招呼直接上门。

但还是立刻回应:“快请万主任进来。”

很快,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万主任在柳晨晨引导下走了进来。

他五十多岁年纪,身材保持得很好。

进门一眼,就瞥见了常浩南办公桌上显示器定格的画面——正是丰田章男那张充满“忧虑”的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