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开宪这会儿倒是不懵了,但还是有点不放心
“可目前的风洞测试都只能模拟静态或准静态的气流,对于这种带有局部主动效应(动机工作)参与的部分,尤其是其动态响应特性,风洞模拟的精度是不够的,或者说,成本高到难以承受……”
“没错。”常浩南点头,“所以只是估算,但总比对着这条裸曲线干瞪眼强……这算是我们在设计阶段就预留的后手之一,先试试看吧。”
尹开宪重新坐回主控台前,双手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
他调出“驺虞”背部进气道结构的三维模型和涡喷-14在跨音状态下的预估流量、流数据,结合空气动力学公式,开始构建一个数学模型,用于模拟这个“活动背鳍”在特定飞行状态下的增稳力矩。
随后,下令工程师们准备新一轮风洞测试——
所谓“迭加一个额外的稳定增项函数”当然不是直接修改成品数据。
而是通过改变增项重新进行一组。
在尹开宪的指挥下,风洞中心重新忙碌起来。
常浩南和刑牧春则分别站在他身后两侧,目光紧盯着屏幕。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一个多小时后,尹开宪长舒一口气,按下回车键:“好了!模型构建完成,增稳函数加载完毕!现在重新计算迭加后的净稳定导数曲线!”
与此同时,风洞车间也传来汇报,表示已经完成了设备检查和模型固定。
测试,重新开始!
第16o2章一块价值两亿元的透镜
屏幕上,代表原始横向净稳定导数的蓝色曲线旁边,一条代表增稳效应(正值)的绿色虚线被迭加了上去。
接着,一条全新的、代表综合净稳定导数的红色曲线被计算生成,覆盖在原来的蓝色曲线上。
三双眼睛死死盯住ma=1。o3附近那个关键区域。
只见那条原本深深下探、刺入负值区域的蓝色低谷,在绿色增稳曲线的强力“托举”下,被显著地抬升了起来。
虽然红色曲线在ma=1。o3处依然有一个明显的凹陷,但其最低点,已经稳稳地停留在了坐标系的零点(x轴)之上!
虽然依旧低于理想值,但已经脱离了危险的负稳定区域。
“正了!拉正了!”尹开宪指向那个被抬升起来的谷底,“虽然裕度还不算大,但至少在理论计算上,净稳定导数已经是个正值了……”
导数是正值,说明飞机的静不安定性不会出现骤降。
总归是相对安全的结果。
刑牧春用力地拍了下尹开宪的肩膀,脸上也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好!太好了!”
常浩南紧盯着那条红色的曲线,紧绷的嘴角终于缓缓放松。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好。”他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这说明,‘驺虞’原型机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成立的,关键的风险点找到了应对之策。后续的详细设计和试飞,就按这个方向……”
“……”
就在这时,常浩南口袋里的加密手机出了独特的蜂鸣震动。
他拿出手机看了一眼号码,神情微动,立刻接通。
“是我。”他只听了短短几秒钟,眼神骤然锐利起来。
脸上原本放松的神情瞬间被一种混合着惊喜的急迫所取代。
“好!我知道了!我马上回来!”
他干脆利落地挂断电话。
“常总?”刑牧春和尹开宪都察觉到了他瞬间的情绪变化。
“京城那边有急事,我必须立刻回去一趟。”常浩南只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然后转向刑牧春,“老刑,老刑,后面几轮针对性的补充测试,还有数据收尾工作,就辛苦你在这边盯着指挥了。还有尹主任,辛苦把测试报告整理好之后我一份。”
刑牧春点头:“放心,常总,交给我。”
……
翌日清晨,京城,火炬实验室。
厚重的大门无声滑开,常浩南风尘仆仆的身影出现在地下测试中心的门口。
早已等候在此的栗亚波立刻迎了上来。
这一次,他已经养精蓄锐了足足一晚,因此脸上没有疲惫,只有跃跃欲试的兴奋。
“老师!您回来了!”栗亚波的声音带着激动。
“东西呢?”常浩南没有任何寒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实验室。
“这边!”
栗亚波引着常浩南快步走向实验室中央一个被高强度惰性气体笼罩、由多层防震防辐射装置保护起来的真空操作平台。
在平台中央,一片薄得几乎透明、仅有巴掌大小的不规则晶片,静静地悬浮在无尘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