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76节(第2页)

第1476节(第2页)

尽管作为整体的表态相对暧昧,但私下里,英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航天部门负责人,均表达了对计划本身技术前瞻性的高度赞赏和浓厚的参与兴趣。

意大利一位高级官员甚至私下表示“这代表了未来”。

然而,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巨大政治压力,以及欧洲内部的复杂关系,形成了复杂的拉锯。

在公开层面,欧洲主要国家均未立即、明确地表明站队意向,维持着一种谨慎的观望与评估姿态。

反倒是部分西亚国家的响应更为积极。

尤其是没能在空间站方面抢占先机的另外几个国家,纷纷虎视眈眈想要反沙乌地的航天进度。

早在一年前沙乌地出资建造的“星月号”科研舱就正式接入天宫空间站,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个长期在轨驻留的载人航天器。

而王子兼飞行员塔拉勒·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也成为时隔四十年后第二位进入太空的沙乌地公民,并很快刷新了前辈苏尔坦·本·阿卜杜勒的在轨时间记录(一周)。

尽管前后总共为此付出了近二十亿美元的代价,但相比光收钱不干事的国际空间站,华夏方面钱货两讫的效率显然更有保障。

而如今栾文杰再次提出了“参与特定功能舱段研与对接”的合作方式,自然引来了一大批石油佬的关注——

怎么,谁规定出资研就不算“参与”了?

第1662章投名状与最后通牒

加州,帕洛阿尔托,特斯拉设计中心顶层办公室。

厚重的遮光帘隔绝了加州的阳光,室内只亮着一盏阅读灯。

埃隆·马斯克深陷在宽大的办公椅中,面前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信标”国际空间枢纽计划的官方技术白皮书全文,以及xs-1空间核反应堆的参数说明。

那是一个个令人心悸的数字:兆瓦级持续电力输出、不少于1o年设计寿命、强辐射环境自主运维能力、模块化可扩展结构……

每一个参数都在冲击着他的眼球。

很明显,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太空站。

或者说,马斯克几乎可以肯定,这项基础在研之初,就瞄准了给外星基地供能的目标。

至于xs-1,只是当前条件下做出的阶段性选择而已。

“火星基地……”

这个想法又一次在他的脑海中燃起。

在spacex雄心勃勃的火星殖民愿景中,最核心的瓶颈有二。

其一是如何在火星表面或星际飞船内建立可靠、强大的持久能源。

他设想过大型太阳能阵列、想过核裂变电池……但从未敢设想在短期内将如此大功率的空间核反应堆实用化,并送入深空轨道。

而如果xs-1能在拉格朗日点上维持正常工作,那么在火星表面肯定更没问题。

其二就是如何把大量设备和材料从地球运往火星。

如果采用传统的地火转移轨道,那么无疑需要一种运载能力越土星5和能源号的、前所未有的级火箭。

即便是马斯克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条技术路线的风险很大。

原本他还有信心重复猎鹰火箭的展路线,逐步通过以打代测的方式完善技术。

但特斯拉近期遭受的重挫,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当然,如果推动spacex上市,那么或许仍然能募集到足够的资金。

可那同时也意味着他对于企业的掌控力下降。

其它资本,甚至是nasa,可未必愿意陪着他去玩火星殖民。

而现在,眼前似乎出现了另一种可能……

“他们竟然真的做成了……”马斯克喃喃自语,“这可比我的火星城计划……还要疯狂!”

这里的“疯狂”当然不是贬义,而是一种对极致工程野心的承认。

他不由自主地回想起nasa近年来的表现:国会预算的争吵不休导致深空探索计划步履蹒跚、屡屡延期;

下一代大推力火箭s1s深陷成本支和进度拖延的泥潭,被戏称为“国会山就业计划”;

决策层在波音、洛马等传统航天巨头的游说下显得优柔寡断,在可重复使用火箭等颠覆性技术路线上反应迟缓……

nasa曾经的开拓者精神,似乎正在被官僚主义和既得利益所侵蚀。

与华夏在“信标”计划中展现出的决断力、执行力和技术魄力相比,nasa显得暮气沉沉,保守而缺乏想象力。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变得无比清晰:未来的钥匙不在硅谷,更不在当下的华盛顿,而是在太平洋的对岸。

不仅特斯拉的生死存亡需要华夏市场和新材料,spacex的星辰大海梦想,或许也需要一个新的支点。

他猛地坐直身体,眼神重新变得果决。

他拿起一部经过特殊加密、只连接公司内部网络的卫星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是我。立刻来我办公室,带上‘黑匣子’。”他的声音低沉而急促。

片刻后,一位表情精干、沉默寡言的亲信推门而入,将一个外观普通、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加密存储设备放在马斯克桌上。

马斯克没有任何废话,口述指令,声音压得极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