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骗投资的。
“也不是……”常浩南否定道:“我是对马斯克的提议,尤其是其表达的合作意愿和在华投资的姿态本身感兴趣。”
栾文杰皱皱眉:“可如果我们既不用他的火箭,也不投资他的火星殖民计划,那……”
对方毕竟是个生意人。
就算想要跳反,但如果没有可见的好处,恐怕也不那么容易下决定。
“是不依赖他的火箭,又不是不让他的火箭进入市场。”常浩南纠正道,“再者说‘信标’中继基地,也可以开放给他用嘛。”
“如果我们能通过严格、专业的审查,确认spacex在此事上的诚意并非权宜之计,并有效管控技术溢出风险,那么,接纳这种有可管控的投资与合作,至少能传递出几个关键信号:”
“第一,华夏的航天计划是开放的,欢迎真正志同道合的商业伙伴参与。第二,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和手段,确保合作在为我所用的轨道上进行。第三,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分化对方内部力量,让更多科技企业和资本看到合作的潜在利益,从而对华盛顿的极端政策形成某种牵制。”
“当然,”常浩南的语气陡然变得严肃,“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牺牲或拖延我们自身计划的进度和‘信标’核心舱的建设,我们的核心能力——重型火箭、空间堆、空间站总体设计建造与运营——必须百分百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容任何外部因素干扰。”
看着低头沉默不语的栾文杰和兰新志二人,常浩南稍作停顿,接着评价道:
“说实话,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马斯克这个确实嘴巴很大,也比较浮夸,但如果放在美国那边,已经算得上实干家了。”
栾文杰无奈地伸手扶额:“我算是知道,为什么美国人折腾这么些年,却几乎还是在原地踏步了……”
这样的人在大洋彼岸都算实干家,那只能说明对面确实是没啥可指望的了。
“总之,敷衍也好,真心也罢,让他自己折腾就是了,我们可以提供政策,还有轨道中继资源方面的支持,这已经很有吸引力了。”
常浩南解释道:
“如果他能成功,那就是为火星计划蹚出了第二条路,而且还是在离开美国转投我们之后蹚出来的……就算不成功,或者一直拖着,也可以从国内的大资本口袋里掏出……或者骗出钱来,这点无所谓反正资金跑不出国内。”
兰新志身体稍稍绷直,看起来对这条有些兴趣:“同时也引入国内资本进入航天领域?”
“那不然呢?”常浩南重新靠回沙,“有些人这么多年赚得盆满钵满,我们的货币日后一旦国际化,又不可避免要升值……总得让这些钱有个去处不是?”
“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到火星移民上,总比让他们一天到晚盯着老百姓吃喝拉撒那点事要强……就当给人类做贡献了,而且也可以平衡一下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
“这个倒确实。”兰新志也跟着表示赞同,“现在每年毕业那么多航空航天专业的研究生,单靠科技跟科工根本消化不掉……我上个月去考察,听说七院的一个普通测试岗,招聘条件都限定到博士……本来随便找个本科生都能干的事情,待遇也是对标本科生给的。”
常浩南认同地点点头,算是认同兰新志的话:
“思路要转变过来,现在已经是2o15年,不是1995年了……我们在物质的总量方面已经不是那么稀缺,完全当得起一些浪费……关键变成了分配问题,想办法让有钱人去投资、去花钱,才能惠及到更多普通人。”
“咱们,尤其是你,老栾,当然都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但时代在变化,不能因为我们的经历,而理所当然地认为下一代人也应该继续吃苦……”
栾文杰这次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听着,并低头沉思。
华夏的展确实太快了。
即便到了2o15年,自己这一代人,还仍然保留着对于八九十年代的深刻记忆。
或者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恐惧。
但正如对方所说,在大环境已经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情况下,继续死守着这种记忆,未必完全是积极的。
而常浩南则继续道:
“这个事其实我之前就在考虑,只不过引入民间投资总得有个由头,要是直接把国内的航天产业资本化,那风险实在太大,还可能造成资产流失,所以不太好下手……现在他马斯克自己上门,反倒省了不少事。”
“总之,最差的结果无非是我们不赚,但美国人经过spacex这么一折腾,是肯定会亏的……其实也不可能不赚,那么多岗位和基础投资总归是实打实的。”
听到这里,栾文杰轻叹口气,揉了揉有些酸痛的额角:“确实,你说的有道理。”
说完抬起头,看向兰新志:
“那么,新志同志,你把刚才常院士的意思整理一下,写成一个文字稿……明天咱们开会做个表决,如果通过,就作为工建委整体的态度和建议,汇报上去。”
第1666章还是谈谈聚变反应堆吧
随着兰新志离开办公室,屋子里只剩下常浩南和栾文杰两人。
空气似乎沉静下来,只有窗外隐约的城市背景音。
常浩南的目光从关闭的门上收回,重新投向栾文杰。
“栾主任,”他的目光落在栾文杰办公桌后那幅华夏地图上,“既然n-s方程的问题已经解决,那我想……聚变示范堆的规划和建设,也是时候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了。”
见对方说起聚变堆的话题,栾文杰露出有些无奈的表情:
“说实话,浩南同志,即便是在我一开始知道你解决了n-s方程的时候,也没料到会是‘通解’这个层面的突破,而且来得如此之快……这……远我之前的预期。”
常浩南也是一笑,回答道:
“其实最早着手的时候,我的计划也是先尝试证明解的存在性和光滑性,再考虑求解问题……不过在推演过程中,陆续涌现出了一些灵感,让我觉得或许可以尝试一步到位,直接寻找描述其整体行为规律的通解,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运气,最终成功了。”
他略去了系统提示“可行思路”的细节。
这并非刻意隐瞒,而是难以言明,且对理解技术路径本身并无影响。
栾文杰自然不会相信所谓“一点运气”的轻描淡写,但他深知在顶尖科研突破中,灵感与积累缺一不可。
他没有在这个细节上纠缠,直接回到正题:
“在你来之前,我私下询问过庐州物质研究院以及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几个核心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