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黜龙 > 第142节(第1页)

第142节(第1页)

话说的很好听,实际上,就是按照原计划兵了……尚有二十万兵马,三四十万民夫的登州大营,只留下一万余兵监督转运,其余尽数启动。

张行再度挥了大时代小人物的特色,跟着历史的洪流缓缓向前,丝毫不显。

顺着大路进了四五日,一百四五十里,来到距离落龙滩不过百里的地方,这日晚间,张三郎的至亲兄弟、刑部侍郎王代积王九郎主动过来,告知了张三郎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原来,司马长缨和于叔文这两位已经成功过了落龙浅滩,并无什么谣言中的避海君出现,这是注定无误的大胜了。

当然,他顺便也告知了张行一个小小的坏消息——大概是因为圣人亲自驱驰大军主力离开登州大营的缘故,身后本该自东都至登州,自登州至落龙滩转运如常的民夫开始大面积逃散,地方官拦都拦不住。

但不要紧,军中目前粮食是十分充足的,大河沿线也是安全的,这点他王代积可以拿脑袋保证。

“然后呢?”正在泡脚的张行恳切来问。“王侍郎是想将自己的马放一匹在我们伏龙卫的队伍里?”

“不行吗?”王代积搓着手紧张来问。

张行想了下,依旧搓着脚恳切来解释:“如今上好马料难寻,只怕伏龙卫中其他兄弟们不满……”

“交给我。”王侍郎昂然拍着胸脯做答。“咱们至亲兄弟一般的交情,区区伏龙卫百十人的干粮与坐骑粮草,我王九郎一人包了便是!”

“是百余人。”张行将脚从热水中取出,认真更正。“好多至亲兄弟呢……小张相公都存了一匹!”

王代积怔了征,重重颔。

ps:大家晚安。

第一百六十六章浮马行(13)

王代积的消息有那么一点疏漏。

那就是截止到第二日,也就是四月初一那天,前方八路大军其实只有一个右候卫将军赵光率部先行越过了落龙滩,其余七路主力无一不在落龙滩中心线的浅滩前驻足不进。

赵光出身寒门,只因为一身修为被屡次提拔,而且如果说之前登堂入室出任中郎将是赏才的话,那么后面直接跃到一卫将军,进入实权权贵的阶层,则无疑是圣人的私人恩宠……事实上,据说云内回来以后,皇帝对这个出身寒门的俊才非常看重,几乎每次行宴都要带着他,而且每次都要赏赐御马、兵器、宫女、金银,之前年关的大金柱典礼也是他和司马正一起统帅骑兵维持秩序,那他带着强烈的报答圣恩心态,丝毫不顾各军的勾心斗角,也不顾人心与后勤,直接率部先行渡过了落龙滩,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其他人,当然也不怪他们……因为这些名将、大将全都知道,这个浅滩一旦走过去,就意味着什么。

最基本的一个风险,就是战争本身,过了这个滩就要打仗。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青帝以来,亘古八千载,山海皆移,唯战不变。

一开始的混乱部落群殴;随即以修行者决斗式的小规模勇士单挑外加劫掠、占领部队的尾随;然后是部落消失国家建立,自动获得中低层贵族身份的修行者,或者贵族本身天然更容易获取修行成就,然后带领成建制部队的车战时代;以及更大规模、更符合真气输出效率效果的骑步军阵……最后的最后,越来越免不了的以打击对方战争潜力的屠城、烧粮、决堤、摧山、烧林,外加以动摇人性为主的所谓谋略。

而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不曾改变战争的最终性质——暴力对决,失败者通常要付出死亡的代价。

具体到眼下,就有两个直接的风险。

先,落龙滩不只是一个眼前的一个浅滩,那是狭义的落龙滩,广义上来说,它南北蜿蜒曲折数百里,是东夷大岛(棋盘岛)与东境的边界线,因为海水的缘故,两侧各四五十里都无法耕作,再加上山脉、滩涂,从而形成了一个可能实际上宽度在一二百里的无人区,补给本身是个巨大的问题。

其次,谁都知道,万一战事不谐,撤退时,这里很可能已经涨成了一片看起来并不致命,实际上却能葬送全军的浅海。

“司马相公。”

左威卫大将军薛常雄全副甲胄蹙眉走了过来。“按照你的吩咐,我那边遇到东夷人在滩中堆砌的骨殖,已经全都被掩埋了……许多明显的标记也收了起来。”

司马长缨望着眼前宛如戈壁的浅滩,微微点了点头,却又忍不住喟然一时:“你们听说过吗?这些只是少数立威的骨殖,前几次死的不知道几百万丁壮其实全都被潮水卷到东面几个滩涂湾地里,堆积如山,鱼鳖虾蟹借此肥壮异常,却连东夷人自己遭了灾都不敢去捕鱼。可怜无数豪杰,都是他人父他人夫他人子……”

司马长缨身后是仓促聚集起来的几位将军,他们的部队因为需要分散进军所以并不在此处,但不耽误这些人快马甚至飞过来,找到各路将军的最高领司马相公来商讨前路。

要知道,圣人就在百余里的身后,而且已经停了下来,不知道是担心前路危险,还是知道前线的将军们其实都没有过滩,在酝酿雷霆之怒。

但是,谁也没想到,司马相公和薛将军上来就扯这个,也是诸将不免沉默一时。

当然了,片刻后,薛常雄无奈,只能勉力摇头接话:“事到如今,司马相公还说这些干吗?只会沮丧军心。只说此战,圣人给我们这样的兵力、装备、物资,还让我们自家在前面做事,委实想不到哪里还有败的可能?”

“当然是人心。”

司马长缨回头相顾,花白的须被海风吹动乱舞。“咱们这些人在这里,有些话不必遮掩,我也不怕……东征的事情,已经连着败了三次了,每次都死了几十万上百万人,尤其是中原、河北、东境这三处东齐故地,每次都要破家百万,而这三处,便是户口再多,可又有哪个人没有认识的亲眷朋友邻居因为东征而破家身死的?尤其是二征东夷和杨慎之乱就在前年……那敢问他们凭什么不怕,凭什么不逃?九十多万人,顺着大河在国境内走了一个多月,就只剩六十万了,又走了一百多里,逃得人数就数不胜数了,你们见过这种事情?”

“中路军军心涣散是实话,但我们这种武夫只是听令而为罢了,这种道理说给我们听又有什么用呢?反倒是司马相公你,既是宿将又是南衙相公,之前为什么不直言相谏呢?”薛常雄沉默片刻,扶刀反问。“先帝提拔你,不就是这个用处吗?”

“马留守、卫尚书之后,我就不敢说话了。”司马长缨毫不遮掩自己的黯然和无奈。“只想着保全家族……我不怕死,我怕司马氏绝后。”

薛常雄欲言又止,只能讪讪:“终究是君臣大义,既受皇恩,何论其他?”

然后,自己大概也觉得荒唐,便不再言语。

司马长缨似乎有些失望,也只能点头:“若非皇恩,我父子孙三代,又何至于齐齐至此?”

“此时说这些废话又有什么用?”就在这时,地位稍高于薛常雄,仅次于、甚至约等于司马长缨地位的右翊卫大将军于叔文抢步上前,衣甲振振,俨然不耐。“事已至此,要我说,我们都是为将者,该虑的只是会不会无功而返罢了……”

“于将军的意思是……?”司马长缨见到于叔文出头,丝毫不怒,甚至有些释然。

“大家都是一路行来,便是不知道什么大道理,难道还没长眼睛?现在情况是,民夫越逃越多,越逃越快,军士也在逃,一旦过滩,后面的补给也根本指望不上,所以我们的大军的的确确在自己崩溃……”

于叔文语气一开始也有些沮丧,但腔调很快便起来了。

“但我们毕竟数量、装备远胜于对方,所以,方略只有一个,抢在军队崩溃前打赢几场仗,占领几座城池……一旦打赢了仗,士气就能上去,军心就能稳住,一旦夺了几座城,补给也能稳住,说不定还能续上南北两路的水上补给!而且,登州大营那里说的很清楚,东夷人的情况也很糟糕,指不定谁先垮呢!”

几位将军大多颔。

司马长缨也微微颔。

“但若如此,司马相公的人心之论反而又有说法了。”于叔文复又冷笑一声。“但这个人心,不是说下面的人心,而是上面的人心……怕就怕,明知道只有这条路在前面走,可有些人就是贪生怕死,就是只想着混日子,反而使十二万精锐不能一心,徒劳卖了忠勇之将。”

“于将军的意思是要我们立个誓言,一力前进吗?”司马长缨认真来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