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黜龙 > 第166节(第2页)

第166节(第2页)

白有思也不急,而是立在那里看对方洗了手过来,这才笑眯眯来问:“秦宝,你知道陛下要将紫微宫整个搬去江都吗,还要让大江沿线州郡将税赋往江都?而且中丞要在东都新起十万大军?”

秦宝微微愕然,但旋即黯然:“陛下忍弃北方,又能如何呢?”

“陛下是忍弃天下。”白有思微微笑道。“但今日不是来与说这个的,而是说陛下忍弃天下,局势注定要大变,我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去晋地看看,去河北看看,去关陇看看,去东夷北荒看看……有些话,和有些事情,要先与你做个交代。”

秦宝愈黯然:“连常检也要走了吗?”

“未必是此时,说不定要许久。”白有思认真来说。“但陛下都这么干了,我也该早作准备,省得跟三郎那般,忽然就得走了,以至于什么事都要我来替他处置……你去搬两把椅子来,不要让你母亲与我在院中空坐着。”

秦宝点点头,匆匆依言而行。

两把椅子在院中摆下,秦母被茫茫然扶了上去,她一开始听到是私事还挺高兴,但后来耳听着都是国家大事,却也不好开口的。

而秦母不开口,白有思却开口了:“秦二郎,你是我从登州带来的……按照官场上的规矩,你如今虽然已经是靖安台的副巡检,却一辈子都算是我的人,而我便是你一辈子的举主,是也不是?”

秦宝不知道对方为何如此来问,而且颇有些兴师问罪之态,但却无法否认,反而只能拱手:“常检知遇之恩,秦宝没齿难忘!”

“也不用没齿难忘。”白有思继续笑道。“其实我虽提拔了你,实际上这些年一直带着你的还是我家三郎,无论是去杀人放火,还是执法做公,真正教导你的、带领你的,还是他多一些……是也不是?”

秦宝沉默了片刻,继续拱手:“三哥的恩义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真要到了须我效力的时候,无论是常检还是三哥,我秦宝绝不惜性命!”

“不用你奉献性命。”白有思忽然过去,就在院中三人的愕然中坐到了那张椅子上,与秦母并列。“只是我与你三哥早已经定下终身之情义,而我们两人现有一件小事要你帮忙!”

秦宝愕然之余,赶紧转身拱手:“请常检直言,但有所求,不敢不应!”

“还是三郎惹的祸事。”白有思叹气道。“他先去做了反贼,我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走掉,所以有件事情,必须要此时托付给你……月娘!”

“哎?”月娘诧异抬头,应了一声。

“月娘父亲死前,将月娘托付给你三哥,他素来是当做幼妹来抚养的,然后他走之前与我说,有心将月娘许配给你,你二人都未曾反对……是也不是?”白有思凛然来问。

秦宝和月娘一时愕然,座中秦母更加愕然,甚至有些慌乱之态。

“是也不是?”白有思冷冷追问。“不过一字而已,我没时间与你们在这里做小儿女姿态。”

“是!”出乎意料,目光扫过秦母后,月娘忽然大声来应。

秦宝随之慌乱,赶紧逃避着母亲目光追应了一声:“是”

“那好。”白有思冷冷瞥了秦宝一眼,就在座中昂然下令。“你自幼失祜,只有寡母在此,而月娘也没了亲眷,只有我与三郎为倚凭,偏偏三郎又犯了事情逃走,但所幸还有我一人在此……刚刚也说了,如今陛下忍弃天下,海内动乱,朝不保夕,江湖儿女也难情长;除此之外,我与你三哥也算是对你恩义斐然,算得上是你们长辈……现在你们若是有心,便此时来拜一拜我与你母亲,算是在双方长辈面前定下此事,也好让我和你三哥走得安心!更算是你三哥与我将月娘交给了你,作了正式托付!”

说到此处,白有思声音更大,甚至直接用上了真气:“不要耽搁,就来拜吧!”

月娘情知秦母素来只当她是丫鬟之流,今日虽然有些后患,却是唯一机会,便毫不犹豫,趁着秦母愕然之时,直接下拜叩,而秦二郎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更兼见到月娘已经下拜,绝不好负了对方,却也顾不得自己母亲的平日荒唐言语,当场下拜叩。

“好了!”白有思见状如释重负,直接起身。“如此,再见到三郎,也好与他有个交代……将来江湖路远,你们一对小儿女还当好自为之!”

说着,白女侠只朝一旁尚有些茫然的秦母微微一拱手,便今日不知道第几次一跃而起,消失在东都的半空中了。

ps:感谢新盟主楚柳拂风老爷……感激不尽。

第十五章侠客行(15)(8k2合1还债)

就在白大小姐于东都恣意横为,肆无忌惮之时,张三郎则正在濮阳城外的一个庄子里安稳的过他的仲秋,顺便跟他新认识的一些人开座谈会。

这些人总数不过三四百人,全都是河北人,大部分是清河郡人,其中两百人属于张金秤的核心甲士,然后又被牛达挑出来的,剩下一百多人属于一个叫王大疤瘌的小领,后者当时负责带领张金秤麾下一支数量不多的混合骑兵。

要知道,之前牛达接到张行召唤,只带着十几骑渡河,干的是信使的工作,却在战斗一开始降服了王大疤瘌所部后就立即获得了这支骑兵的指挥权,而且在战后获得了优先挑选俘虏的权力,最后又负责押运多余的军械缴获渡河来支援单大郎、王五郎、徐大郎三位。

种种安排之下,等他转了一圈,回到濮阳,已然是乌鸡变凤凰了。

手握三四百精悍之众,外加三四百头骡马,以及充足的军械,其中还有一二十人是修行者,已经足够让牛达在目前单、王、程、徐四位大头领面前有一种然姿态了。甚至,即便是牛达那位当县尉的父亲,虽然一直没有出城露面,却也还是将城外的庄园尽数交与了自己儿子打理,姿态也变得很明显了。

当然了,按照山头主义,这就属于黜龙帮右龙头张行动用自己的权威和此战的功勋,给牛达这个完全算他嫡系的头领,分划的一份实利。

所以,牛达投桃报李也好,进一步相互靠近也罢,也都反过来对张行展现出了极大的服从与尊重。

张行也乐得如此,直接在秋收后离开蒲台时,选择了将濮阳城外的牛氏庄园作为自己在河南的临时落脚点。

并在这里稍作停顿,开始了他的某些怪异行为。

但说实话,有些效果极好,有些效果极差。

其中,好的地方在于共同劳动,同吃同住……虽然牛达稍微表达了一点忧虑,认为这样会让这些人对威震天下的张三郎产生轻视,但事实上就是,这些被迫仓促造了反的河北年轻人,多还是农人为主,少部分是小商贩和城市居民,不然也不会被抓壮丁了,所以他们对一个能做、最起码看起来愿意做农活的大龙头还是保持了一丝认可的,从而也愿意放开最明显的一层隔膜去做交流。

当然了,不得不说的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张行是个任督二脉俱通的高手,而且刚刚在秋收前击败了那个看起来很有威势的张金秤。

没错,李定一走,张行就已经单方面宣布了,豆子岗之战是他指挥的了。

而有了确定无疑的强大,军事胜利者、征服者身份的加持,以及可以随手决定这些人待遇的直接权势,再去干这种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事情,才似乎效果拔群。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后续的进一步尝试,也就是所谓彻底敞开心扉的公开交流了。

不说毫无效果吧,也基本上是一团糟了。

“俺家……俺没啥可说的,跟王七哥一样,就是小时候做农活,然后也出过几次郡里的役丁,然后这次说是要去征东夷,俺娘跟俺妗子就都说不行……咋地都不行,因为俺舅就是前年为这个去的,然后就没回来,就让俺赶紧跑……就一开始没跑掉,然后到了那军城里头,大家走路累得不行,就都跑,俺也就跑了,也跑成了……就跑成了吧,然后回到家,家里已经乱了,打仗,村子烧了,俺娘也死了,俺妗子也没了……然后正好张大头领……张金秤招兵,俺没地方去,又带着家伙事,说给饭吃,俺就跟过来了。”

打谷场上,一队五十人的交流会正在进行,而当一名年轻军士絮絮叨叨、乱七八糟说了一通时,除了张行根本没有任何人在认真听,他本人也觉得丧气,便一屁股坐下,弄得张行也觉得丧气。

都说这个诉苦……呃,交流大会是法宝,但张行并没指望这个法宝能给他带来一支脱胎换骨的部队。

经历了这么多事,他已经有面对困难的觉悟了,所谓想要解决问题,先得面对问题……可现实就是,眼下所有人都是在遵循人身依附的逻辑,他们之前愿意跟张行交流,接受眼下这个安排,也是默认了跟着张龙头-牛头领这个新的反贼叙事结构,遵循名利而已。

故此,按照张行的理解和期待,这次所谓的交流大会,主要还是让每个人把自己人生脉络叙述清楚,弄清楚为啥被逼的遭了反,谁逼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