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欲何为?”
程知理瞥了眼继续“渡”河不停的大部队。
“我要按照原计划,继续过河奔袭。”火光旁,单通海平静以对,并做出了简短的解释。“无论对方行何计策,大军都已经渡过一半,晚间唤回,反而会使部队离散,倒不如继续按计划夜间沿河奔袭……若对方没有这个意图,我们依旧是奔袭成功,若对方有类似计划,我们便迎头而战!”
程大郎也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点头:“若是单大头领决心已下,我也一起渡河,咱们不能分散兵力。”
“你部白日已经很疲惫,只跟在后军,交战后期看战况再投入战斗。”单通海也点点头,然后做了吩咐,便要下马往冰面上来行。“我也只让前军先着甲。”
“可是……两位大头领。”就在这时,年轻的贾闰士忍不住插嘴。“他们会不会也猜到我们的行动……因为程大头领之前的进逼?”
单通海回头看了这个年轻人一眼,没有吭声,而是继续下马往河中而去。
程大郎同样是继续从容下马,紧随其后,没有半点解释的意思。
“你这年轻人,脑子糊涂了吗?”倒是单大郎的副将夏侯宁远在旁伸出马鞭敲了一下对方的后背。“便是对方察觉,那又如何?这么短的时间他们来得及更改计划,深夜设伏吗?也不过是迎头而战罢了。而且,你是什么身份,在这里胡乱问?若不是看程大郎的面子,先斩了你祭旗!”
贾闰士瞬间醒悟,却是毫不犹豫,翻身下马,紧随其后。
事实证明,樊虎远不如程大郎精细,他几乎是大约一个时辰后,方才因为程大郎的退后过快、过猛咂摸出了一点味道,而且他并没有直接作出正确判断,而是亲自渡河向北,来到了汶水北面的官道上,并且只是等在此处。
然后,在大约二更天的时候,见到了开启夜间奔袭的上司张须果。
“我小瞧单通海了。”
坐在河边小马扎上的张须果听完樊虎的汇报,又仔细询问了一遍细节,稍作思考,便得出了结论。“此人不光是行事果决,也得了谋略三味……所谓兵法,无外乎就是虚实和奇正而已……如今如我所料不错,他应该是用了跟我们一样的策略,所谓以兵法奇谋来求六分胜,便显得有些自欺欺人了。”
张须果此时积威已深,周围将官虽然汇集,却无一人开口,因为他们知道,这个老革绝不会耽误战事的。
“不过,我多年从军,却晓得,胜负这个东西,不是那么简单的。”张须果停顿了片刻,忽然又冷笑。“天时地利人运后勤军心,哪个不是定胜负的东西?而这一战,既然我们明面上的棋几乎算是下的一样,能决胜负的,便只有一件事了……”
言至此处,张须果环顾四面,冷冷喊出一个字来:“勇!”
无人呼应。
“狭路相逢,勇者胜也!”张须果霍然起身,以手指向了一人。“张朱绶。”
面具朱绶,也就是张长恭了,立即拱手俯身。
“我知道你是客将,但既然军中便要听军令。”张须果言辞锋利。“今夜不许你随意飞腾,不许下马,且要即刻着一副全甲,持长兵,压缓行,为我全军先头锋刃!待会,我与你分派两千部众!”
张长恭犹豫了以下,拱手以对:“是。”
“鱼白枚。”张须果复又指一人。“你率本部两千众,为第二锋!”
“喏!”
“樊豹,你为第三锋。”
“贾务根,你为第四锋。”
“樊虎,你即刻带部众出城,我们也与你斜着靠拢,趁着天冷反渡回来后,就压在全军后面,为我军第五锋。”
“是。”
最后,张须果四下来看,看了一圈,停在了张长恭面前,方才以手指向自己:“今夜,诸将皆为锋也,老革我自当为第一锋,且领中军两千,率先着甲,为张朱绶马后卒!”
ps:大群爆了……
第四十三章雪中行(12)
汶水北侧,有两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官道,一条自博城至较近的梁父,另一条自博城至较远的龚丘,此外还有一条汶水河岸构成的天然通道,将两条路连在一起,并构成了一个夹角其实很小的三角形。
坦诚说,双方原本可能会错过去的。
只是,既然双方都觉悟到对方很可能会迎面而来,却反而将哨骑在夜间铺陈开来,甚至不再顾忌动静,前锋直接着甲,举起火把赶路。
于是到了三更时分,双方前哨果然在三条路围成的狭长三角区域内陷入遭遇,并在口令失效的情况下生缠斗,然后迅吸引到了双方主力的注意。按照既定军事战略,两家几乎是不约而同调整方向,踩着松脆的封冻田土,朝着哨骑缠斗区域进行靠拢。
而待到两刻钟后,双方前锋各自看到对方的火把集群时,战斗便不可阻挡的爆了。
垄亩上的野战、三更时的夜战、长时间行军后迎头撞上的遭遇战,没有比这更直接了当的战斗方式了,也没有比这更混沌与混乱的战斗方式了。
不过,战斗刚一开始,前锋胜负便已经分出,官军如狼似虎,立即取得了胜机。
这似乎也是意料之中。
毕竟,官军出的晚,也没有渡河,更没有露天等待与白日的行军,从体力来说,明显占优;何况官军的前锋将领极为英武,那名带着面具的披甲大将手持长枪,真气看起来若有若无,但真要是撞上,基本上便是一个挨着就死、碰着就伤的可怖结局。乃是起到了巨大的攻坚与驱除集群的作用;除此之外,作为先锋的这支官军素养,也隐隐高过敌我各方一筹,黑暗中他们呼喊不断,火把也有序挥舞,居然能够维持阵型,并紧随那名面具大将身后……俨然训练有素,而且有大将和基层军官层层维系,居中调度。
但是,谁都知道,这不代表最终的胜负。
因为双方的数量不一样。
单通海东征前济阴整兵时便有五千余本部,击破东平郡后,因为他事先在东平郡的布置,乃是从容让两个下属头领率先吃到了各两千余的兵马,成为了诸黜龙帮诸大派系中第一个掌握万众的大头领。
这还不算,在随后的巨野泽招降中,他也分到了一大块肥肉,成功击破鲁郡郡治瑕丘后,更是招降了鲁郡本身的大部分郡卒,然后还在知世军的二次崩溃中,収取了程大郎和部分溃兵……故此,哪怕在身后所据地盘里还有些许零散驻守兵马,他也足足拉出了两万之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乃是齐郡的官兵,他们受制于齐郡一郡之地的编制、补给,是不敢随意扩军的,更不要说在齐郡之外扩编了。
所以,一直到现在,虽然有暗地里的招降、替代,但依然还是一万人的规制。
那么,只要官军前锋力怠,后续兵马涌上,便是局势逆转之时。
这也是单通海与夏侯宁远率自己老底子济阴中军位于全军中央的缘故,也是要程大郎率骑兵后的缘故——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的部属是新兵、只打过顺风仗,而且体力也不占优势,却是存了用鲁郡郡卒当肉盾以作消耗,后制人的心态。
当然,为了确保前锋的稳定,单大郎还是把心腹副将梁嘉定前提,安排到了前军,让他随降兵一起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