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众人来到虞城那推倒了围墙的县衙前,开始对南线之前一战论功行赏。
张行请魏玄定、李枢一起并排坐了,然后将昨日辛苦点验的军功簿子摆在前面,就让阎庆当众唤那些芒砀山立功之人上前……当然,这个场面,只能唤那些芒砀山上有自己绺子的当家和有修为的好汉了。
出乎意料,第一个被喊上来的,居然是范厨子。
“老六。”张行看到来人,微微来笑。“你是来取虞城的定策之功,我已经想好了,虞城就交给你来管,按照咱们黜龙帮规矩,做个舵主领县令,如何?”
范厨子莫名有些慌,便赶紧来问:“我一个芒砀山上的厨子,怎么就做了舵主领县令?”
李枢等人,也都侧目。
“你这人讲义气、有立场,懂得民间艰苦,如何做不得一个舵主领县令?”张行含笑来答。“至于民事,济阴那里自有交代,你再找王焯王大头领那里要一些会文字懂算术的人来,找一些本地的旧日吏员,没有做不好的道理。”
“我不是这个意思。”范厨子赶紧解释。“我出来做县令,那芒砀山怎么办?”
“这时候还有什么芒砀山?”张行笑道。“今日以后,这梁郡东半截便是咱们黜龙军的天下,芒砀山上留百八十人当个前哨便是。”
范厨子怔了征,看了看同样蒙的王振,想起昨晚言语,便要拒绝。
却不料就在此时,一旁周行范忽然板起脸来呵斥:“范老六……你只挺着肚子立在这里,岂不是让其他兄弟等的辛苦?大家辛苦作战,安稳了南线,圈了四五个县,立下功劳,偏偏三哥又是个赏罚分明的,当家们下山来做个舵主、副舵主,豪杰们取个护法、执事,不会做官的,也只往军中效力,大家自行前途,这是多大的好事?还不快一些谢了恩,就去整饬城防、安抚城南遭遇战乱百姓,不要拿你那身肥肉挡了大家的道。”
此言说到前半截时,县衙前方广场上,芒砀山上的众骨干们便个个振奋起来,或是相互推搡,或是忍不住翘脚抬头,全都往前来看,并在心中盘算,自己可能当一个县令,还是队将。
而范厨子听到身后动静,回头看到这一幕,终于心下哇凉——他便是有些想法,如何拦得住大家伙自家追名逐位?
你以为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所有人却都是脑袋挂在腰带上,只想跟着张三爷去闯一闯,求个前途。
自己一身肥肉拦在中间,可不是挡了大家的道吗?
一念至此,范厨子到底讪讪,目光扫过同样神色复杂的王振、含笑来看的张行、眯眼催促的周行范,以及不知何时重新收敛表情,只是面色如常的李枢等人,却连婉拒了这个职务都不敢,只是咬牙应了下来。
毕竟,这个时候,他便是只自家辞去了官位,也要招芒砀山兄弟们恨的……何况,辞了又能往哪里去呢?
张行看到对方下拜,又看了眼面无表情的李枢,心中难得舒坦——居高临下,指大局而为,堂堂正正势莫当,便是有些人怀了些心思又如何呢?
真以为自己不知道昨晚上这些人乱窜一团吗?
可是,自己进行了最扎实的经营,打赢了最艰难的仗,如今又按照代表了最多人利益的方式进行了正大光明的洗牌。
谁?又凭什么不按照自己的规矩来?况且,自己从未强迫谁,只是摆开道路,任你来选,你自家权衡利弊依旧过来,岂不是宛如江河奔海,顺理成章?
ps:彩色打印了一张黜龙帮的人员架构名单,小瑜软便冲屁股后坐了上去,结果把半个黜龙帮给坐没了。
第七十九章荷戈行(3)
所谓南线战斗只是此次战役的次要战场,张行和黜龙帮的大军之所以至此也只是因为需要驱赶韩引弓顺势罢了。
这一战真正的后续和影响,决不止于此。
所以,对梁郡东部四县的割取,对芒砀山和內侍军的兼并,注定只是一个开胃菜,张行对这份战后权威的使用,也注定只是牛刀小试。
事实上,在虞城停了一天,确定韩引弓已经逃往淮阳郡无误后,张行只又等了一日,完成了对內侍军和芒砀山匪的事实离散,收取了两拨人的精华部分,分兵驻扎四县后,便选择了北向班师。
这里面最辛苦的便是马平儿和王雄诞了,先让他们向北,然后匆匆向南,现在大军要回去了,他们却要去涣口镇找杜破阵……但这般反反复复,也属实是军情如此……而且张行也需要有人去跟杜破阵做交流,说明离狐之战的原委和经过。
这倒不是怕杜破阵和淮右盟上下不晓得他张行的威风,而是怕威风太大了,引起淮右盟误判。
果然,掉头北上后,大军还没离开梁郡呢,此战的外溢效果就已经出现了。
梁郡太守曹汪遣人……当然,也有可能只是梁郡郡府自行其是,谁知道曹太守腿有没有好利索……总之,梁郡官府主动派人来楚丘等到了归途的黜龙军,拜谒了张行张大龙头和一众黜龙军核心,然后上来就表达了希望跟张三爷以及黜龙帮继续友好相处的美丽期许。
说真的,就差对离狐之战黜龙军打败了官军表示恭喜了!
当然了,张行也颇为感慨的回顾了双方的传统友谊,恳切重申了双方昔日和睦交往时的一些原则。
最后,双方在很多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的头领、军官的目瞪口呆中达成一致,相约要为梁郡百姓营造良好生活的和平环境,这才依依惜别。
一场插曲,不值一提。
六月暑气蒸腾,大军进入济阴,直直往离狐折返回来,而离狐-历山之战的影响也开始大面积拓展开来,大军折回离狐时,整个中原、东境,河北的南部地区、江淮的北部地区,都已经传开。
当然,这个过程中消息肯定有错讹、夸大与遮掩。
但是,黜龙军前期丢城弃地,后期死中求活,在决战中击破实力相当的齐鲁官军与徐州官军,阵斩大魏东境行军总管张须果,逼走一卫大将军韩引弓,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也足以说明情况了。
不然,梁郡那里来重申个鬼的传统友谊啊?
消息传开,人心震动。
原本因为朝廷压力而陷入低潮的中原、河北、东境义军几乎纷纷重振,数不清的义军信使、江湖豪杰直直往济阴、东郡一带而来。本地富户、周边商人,也都一扫战前的畏缩,纷纷活跃起来。
这是之前完全没有过的景象。
当然了,中原、东境的各处朝廷官军震动,地方官畏缩慌乱一时,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还有此战中的将领人物……张行、李枢这两个人早就是闻名天下的大逆贼不说,白有思、司马正、魏玄定、徐世英、王叔勇、牛达,乃至于王焯、周行范,甚至于尚怀志、鱼白枚,更离谱的如等李清臣、吕常衡等人名号都开始流传了。
按照东都城内某些流行的说法,李十二郎是早就意识到要有大战,所以故意被俘虏,就是等到济阴空虚,来引官军主力一举成功,而若韩引弓能听李十二郎的言语,选择连夜北上,这一战必然是官军大胜;包括吕常衡的投降,都有了新鲜说法……故事从他自汲郡出、潜渡大河开始,然后力邀韩引弓北上不成,到引五千众独自北上受阻,再到韩引弓被內侍军爆了大营狼狈而逃只留一支孤军,最后以被黜龙军团团包围,以下属性命为条件选择了投降为结尾,足够让所有朝廷忠良扼腕叹气了。
只不过很可惜,这俩人的说法都是张行编出来的,花了大概半刻钟功夫,本意是为了让韩引弓承受东都那边的怒火,以至于在淮阳进退两难。
结果没想到,这俩人故事编的太符合主流封建价值观了,尤其是吕常衡的故事,居然被不知道哪个郡的傻子黑绶给当成真的走公文呈送到了东都,以至于效果好的出奇,简直一时舆论大哗。
当然了,东都那些关陇老军头们,没一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