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进达回过头来,笑了笑:“那就去喝一杯吧。”
那人似乎有些愕然于对方态度,但还是应了一声,而司马进达已经走了下去,步入城墙的阴影中。
这一支南来的援军,加上上午抵达的北面援军,黜龙军陡然获得了近五万之众的援护,兵力当场翻番,立即引了全面震动,到了下午时分,东都军察觉以后,更是全面收缩,完全放弃了与黜龙军的小规模缠斗,相对应的,黜龙军上下则士气大振,彻底从昨日金甲巨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而这个时候,张行接到了一个意外的、奇怪的,却似乎又不怎么意外和奇怪的要求。
“席,能不能趁着这一战将老杜留在你身边?”
第一个抵达的淮右盟核心人物是带领数千淮西长枪兵的辅伯石,他来到之后,直接请张行借一步说话,刚一转到边角处,却语出惊人。
张行愣了数息的时间,终于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你怕他落不得好下场?”
夏日烈阳下,辅伯石低头黯然以对:“这是在下唯一能想到的法子了……而且,不光是他,也是为了淮右盟的其他兄弟。”
张行叹了口气。
坦诚说,他并不确定辅伯石这番话到底几分是为了杜破阵的前途,几分是为了自家前途,或者两者并不冲突,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按照对方的要求来做,一来依杜破阵的性格和威望,肯定不服,甚至会闹出事情来,包括辅伯石在淮右盟那里说不得也会出事;二来,黜龙帮确实需要一个有活力的集团来为黜龙帮做针对江南势力的缓冲。
所以,他注定不可能答应。
当然,这不妨碍他对辅伯石从此高看一眼。
片刻后,辅伯石明显失望离开了这个将台侧后方营帐的拐角,在许多人的诧异目光中回到了将台,而隔了许久,张行方才缓缓踱步而出。
其人也没有直接上夯土将台,只是在下方来看,只见周围纷纷扰扰,帮内数不清的头领们在相互勾连,也不知道是革命友谊还是私欲横行,而络绎不绝的援军部队使得大营陷入到了一种近乎于焦躁的境地,所谓到处都是尘土飞扬,到处都是人。
一切都显得那么庸俗,就连今日的风儿都显得有些喧嚣。
但张行只是看了一看,便迎上几人的目光走了上去,然后安然坐在了那面已经被夏风卷起的红底黜字大旗下,重新加入到劝说与讨论中去。
“所以,你要我看的是这个?”相隔颇远的涡河河堤上,司马正似乎察觉到了真相。“黜龙帮的援军远咱们想象?淮右盟举全盟之力来援?咱们此战已无太多胜算?”
“我带你来这里,真不是为了看这个,而是真为了看风景。”坐在河堤上已经有些微醺的李清臣有些无奈的、被动的开始了自己蓄谋已久的表达。“司马二郎,你觉得这夏日风景如何?我是认真来问。”
司马正闻言强行收敛心神,四下去望……虽说涡河两岸双方兵马犬牙交错,营寨、沟垒、城池密布,数不清的军士队列往来不停,甚至他修为高深,就在此时此地也能闻得大营内外本方部众的不安与焦躁……但抛开这些,去了前几日雨季浑水的涡水却也清澈了起来;河堤河下花草俱盛,争奇斗艳;再往远处去看,军马营地之外,旷野之中全盘绿意盎然,既是绿木,更多的则是这片膏腴之地上的庄稼。
当此时也,夏风一动,绿浪翻滚,花树齐摇,河水碧波荡漾,推陈出新着就往下游而去。
这是雨季之后,典型的夏日的中原地区生机勃勃万物竞之态。
司马正看了片刻,回头正色道:“夏日风景怡人,可惜我不通文学,难以描述。”
“那就好,那就好。”带着酒气的李清臣闻言居然咋喜。
司马正自然不解。
“我听人说,天人交感,一个人,若非心如死灰,断不会视夏日风景为无物的。”李清臣随即解释。
“十二郎说的什么话,我怎么会心如死灰呢?就凭淮右盟那几万在我手下走过残兵败将?”司马正一时无语。“还是说你已经心如死灰了?”
“我若心如死灰,如何要强撑着东都等你来?又如何要带着最后一口气来帮你取淮阳又至于此呢?”李清臣脸颊微红,失笑反问。“只是觉得你既还能观风景,便是还能听劝罢了,否则也不说了。”
司马正顿了一下,然后正色来对:“十二郎,你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司马二郎。”李清臣平静言道。“大概是曹皇叔受重伤的同时,我大概也就觉自己一年半载内必死无疑了,那你觉得我这将死之人为什么要拼却性命又收拢东都等你,又南下淮阳助你钳制赵佗呢?反正要死了,在家里躺着,这个时节正是都中酸梅汤盛行的时候,喝汤也好喝酒也罢,一边喝一边等死不好吗?”
司马正想了一想,略显犹疑:“前一件事是因为曹皇叔之恩,后一件事是因为……因为你想为东都多存几分折冲余地?我着实惭愧,不能尽言。”
“都对,但太具体了……笼统来讲就一句话,我觉得做这些事情比留在家里等死有意义,哪怕我要死了,这些事情也是有意义的。”李清臣娓娓道来,却渐渐激烈起来。“司马二郎,我想说的也就是这个,你做事情想的太多了,不要老是觉得这么做值不值得,或者那么做哪里没有顾忌好,然后耿耿于怀……要我说你从出仕以来,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光明正大理直气壮的!
“移镇东都这件事情上,你觉得忠孝皆不得,可我却觉得乃是忠孝皆得,因为那个毛人皇帝在那里,你们司马氏于禁军的影响在那里,你留下要么是父子相残要么助父弑君……更不要说,你回到东都,使数万禁军得以归乡,使东都百姓和成千上万的大魏遗老遗少得以安顿!
“你想一想,若你不来,东都是不是要沦为白横秋与张行交战的战场?他们便是畏缩是不是也都要硬着头皮去争?最后东都化为鬼蜮?
“所以,你来东都,功莫大焉!
“这件事上,哪怕你父亲怨恨你,哪怕大魏已经实际上亡了,哪怕张三那里整日鼓捣他的一份道理拉走了那么多人,你也是忠臣孝子!你没有让自己跟父亲一起去弑君,没有让自己跟那个皇帝去作孽,反而护住了那么多人!足够好了!”
司马正依旧一言不,只是盯住眼前将死之人。
而后者在喘了几口气后继续缓缓来言:“司马正,人生于世太难了,如我这种本没有多少天赋还自以为是的人,少年浪费光阴,中年蹉跎受挫,一辈子能在死之前做点事情……就是你说的,能替有知遇之恩的曹皇叔维持几日局面,能让东都不死人的把你迎进来,能替你钳制一下赵佗让他降服,我已经很知足了!
“这几件事情,在张行李定思思姐和你这种人看来根本什么都不算,但那又如何?我尽力而为了!我虽死,做的事情却能影响下去,哪怕后来人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使一些人一些事往好了去。更何况,还有安一舍之丈夫;救一命之良人;鸣一怒之豪杰……这些人难道不该称赞,难道活的没意思?而你呢?与我相比,与这些人相比,你空有这般能耐,行事却瞻前顾后,轻重不分,纠结这个,缠怨那个,这算怎么一回事?”
“惭愧。”司马正终于勉强开口。
“司马二郎,我这里有一番道理,你且听着。”下午阳光照射下,李清臣面色红的有些不正常。“这天下事有一举必有一得,不过这个得并不定是立即就能得,可能会先失再得,可能是己失他得,可能是死后再为生人得……所以,你有举天下事的能耐,就不该不举,你有使天下得的本事,就不该不做……你说对不对?”
司马正看着对方,终于低头:“那该怎么做呢?”
“张行愿意交换将军以下所有俘虏,外加东都北面的大半个河内,换取两家罢兵,修密约不战三到五年。”李清臣缓缓给出了条件。
话到这里,李清臣如蒙大赦,整个人都萎靡了下来,干脆躺倒在了河堤上……他已经尽力了,若是司马正还钻牛角尖,那他这个废人、死人就真的没法子了。
司马正闻言站起身来,远远望着南面的喧嚷,过了许久方才都没有吭声,但似乎是意识到这么做的不妥当,意识到身后等他答案的这个人都快死了,他还是叹了口气,说出了最后的症结:
“这个条件确实极好了,但我父亲跟我叔父怎么办?尤其是我父亲,他回来是个大麻烦,不回来也是个大麻烦,我跟张行把他当一回事是个麻烦,不当一回事也是个麻烦……十二郎,你说我怎么办?”
没有人回答,司马正一开始没有在意,只当对方也无法应对这个疑难,但是片刻,随着一阵聒噪的夏风吹过,其人心中微动,缓缓转过头来,却是愣在当场。
李清臣忽然死了,果然死了,终于死了,他在尽力挣扎之后,将最后一口气咽了下去。
因为一直气若游丝,连司马正都没有注意到这口气是什么时候咽下去的。随即,这位东都之主茫然起来,慌乱起来,复又在河堤上悲恸起来。
谯城城内,气氛也不是很好,焦躁的夏日似乎让所有人都陷入到了一种明明不安却不顾一切奋力挣扎的态势。
“黜龙帮大局已定了。”依旧盘坐在位上的司马化达双目满是血丝,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很显然,外面突然到来的大股援军给了他巨大的压力。“这张三怎么就这么厉害?不就是一个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