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之内,更是欢欣鼓舞,一扫往日阴霾。
周世秋稳固修为出关后,第一件事便是亲自前往李元乾的节度使府拜谢。
若非那枚中品金丹作为引子与核心底蕴,他绝无可能如此顺利突破。
此恩如同再造。
周世秋的突破,如同在原本就倾向主战派的朝堂天平上,又投下了一枚重重的砝码。
主战派实力大涨,气势如虹。
而主降派则因墨党的倒台和清洗,核心人物尽去,势力土崩瓦解。
残余者亦人人自危,不敢再轻易发声。
次日朝会,金銮殿上的气氛截然不同。以兵部尚书、几位军方大将为首的主战派官员,联名上奏,声若洪钟:
“陛下,墨渊叛国,勾结魏贼,陷害忠良,罪证确凿。”
“此乃国仇!”
“魏国屡犯我边境,杀我子民,掳我皇子,今又派宗师截杀我朝节度使,此乃家恨。”
“国仇家恨,岂能不报?”
“臣等恳请陛下,发兵北伐,征讨魏国,扬我国威,雪此奇耻!”
声浪阵阵,回荡在殿宇之间,充满了铁血与肃杀之气。
龙椅上,女帝凤眸扫过下方群臣。
见主降派噤若寒蝉,无人敢出言反对,她心中已有决断。
如今国内权奸已除,主战派占据绝对上风,军方求战心切,加之魏国此番行事确实触及底线,此战势在必行。
她缓缓起身,声音清越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响彻大殿:“准奏。”
“魏国无道,屡启战端,害我功臣,此战,乃正义之师,伐不义之国!”
“着兵部、户部即刻筹备粮草军械,征调兵马,即日启程,兵发北境,征讨魏国!”
“陛下圣明!”
主战派众臣闻言,无不激动振奋,齐声高呼,声震屋瓦。
然而,接下来一个问题却让热烈的气氛稍稍一滞。
兵部尚书出列问道:“陛下,北伐事关重大,须得一威望足以服众、能力足以统帅三军之大将为主帅。”
“不知陛下属意何人?”
此言一出,众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如今大胤军方的第一人——大将军武战天。
其无论是修为、资历、战功,都是主帅的不二人选。
立刻有官员附和:
“陛下,武大将军身经百战,威震四海,若由他挂帅,必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女帝微微颔首,武战天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但她刚欲开口,身旁一位内侍官却快步上前,低声禀告了几句。
女帝闻言,凤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随即抬眼看向众臣,缓缓道:
“武爱卿确是最佳人选。”
“但方才收到南疆急报,妖神余孽作乱,声势浩大,南疆镇守难以压制,已向朝廷求援。”
“武爱卿已于三日前,奉朕密旨,亲自前往南疆平乱去了。”
南疆妖神之乱,同样事关重大。
甚至牵扯到一些上古隐秘,非武战天这等强者不能快速平定。
众臣闻言,顿时面面相觑。
武战天不在京城?
这可如何是好。
北伐主帅之位,岂能空悬。
军中虽还有其他大将,但无论是实力、威望还是能力,比之武战天都逊色不少,难以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一时间,殿内议论纷纷,都在斟酌其他合适的人选。
就在此时,一道清朗而平静的声音响起,瞬间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陛下,臣,李元乾,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