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陪你了。
她的呼吸,终于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悄然停止。与朱见深冰冷的手,依旧紧紧相扣。
紫禁城的丧钟,一声压着一声,沉钝地撞破了寒冬的黎明。那是国丧的仪制,为大明成化皇帝朱见深而鸣。
然而,当奉命入内准备殓葬事宜的女官和内侍,颤抖着手,轻轻推开寝殿那扇沉重的门扉时,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僵在了原地,呼吸骤停。
龙榻之上,成化皇帝朱见深平静地躺着,面容安详,仿佛只是沉沉睡去。而他的身侧,万皇贵妃万贞儿,竟也静静地卧在那里。她穿着一身素净的常服,髻梳理得一丝不苟,一只手,与皇帝冰冷的手,十指紧紧相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面容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归于安宁的浅淡笑意,再无平日的半分悍厉与锋芒。只是,她的脸色灰白,气息全无。
“皇贵妃……娘娘?!”领头的女官骇得失声,踉跄上前,试探鼻息,随即软倒在地,面色惨白如纸。
帝妃同日崩逝!
消息如同凛冽的寒风,瞬间席卷了整个宫廷,比国丧的钟声传得更快,更令人心惊。前一刻还沉浸在皇帝大行之痛中的朝臣宗室,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击懵了。
新帝闻讯,几乎是连滚爬冲进了寝殿。他看着榻上并卧的父母,看着母亲至死都与父亲紧握的手,巨大的震惊与更深沉的悲痛,如同海啸般将他淹没。他跪倒在榻前,先前压抑的泪水此刻汹涌而出,却不再是单纯的悲伤,更夹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明悟。
他想起母亲送走父皇时那异乎寻常的平静,想起她最后那仿佛看透一切、交代一切的眼神。原来,那不是坚强,而是诀别。
“母妃……您……您何至于此啊……”他伏地痛哭,声音破碎,您这不是要儿的命啊。
没有人能回答他。只有殿外呼啸的寒风,仿佛在诉说着那不容于世、却至死不渝的深情。
朝野上下,因万皇贵妃的追随殉葬而掀起轩然大波。有古板御史愤然上书,言妃嫔殉葬乃陋习,且万氏并非中宫,此举于礼不合,有损圣德。
亦有知晓帝妃过往旧事的宫人老臣,暗自唏嘘,想起皇帝幼年坎坷与万氏数十载不离不弃的守护,心下恻然。
然而,一切的争议,在年轻皇帝一道坚决的旨意下,尘埃落定。
“朕之母妃万氏,侍奉先帝于危难,守护朕躬于幼冲,勤勉辅佐,功在宫闱。其与先帝情谊深重,生死相随,感天动地。着,追尊为孝贞庄懿恭肃端慎荣靖皇后,祔葬先帝茂陵,同穴而眠。”
追封皇后!合葬帝陵!
这道旨意,以最隆重、最无可辩驳的方式,承认了万贞儿在朱见深生命中和死后无可替代的地位。他用帝王的权力,弥补了父亲生前的遗憾,成全了父母生死相随的夙愿。
葬礼空前隆重。两副梓宫,一帝一后,在漫天缟素和悲戚的哀乐中,被缓缓送入精心修建的茂陵地宫。当沉重的石门最终落下,将外界的光亮与喧嚣彻底隔绝时,也仿佛为这段跨越了年龄、争议与生死的传奇,画上了一个寂静而圆满的句号。
史官提笔,在《明史》中留下这样的记载:“万贵妃,诸城人……宪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孝宗立,尊为皇太后,旋崩,谥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关于她晚年的专宠跋扈与劣迹,笔墨谨慎,而关于她与宪宗之间那越常理的情感,以及最终同日而逝、追封合葬的结局,则成为野史笔记中经久不衰的谈资,留给后人无尽的揣测与唏嘘。
无人知晓,在那幽深的地宫之中,帝后同穴,容颜虽已化为枯骨,那两份曾紧紧相依的灵魂,或许早已挣脱了尘世的桎梏与躯壳的束缚。
没有深宫高墙,没有朝堂纷争,没有年华老去的惶恐,也没有子嗣夭折的伤痛。
只有最初那个寒冷的南宫里,惊慌无助的孩童,找到了他永不背弃的温暖;也只有那个奉命而来的宫女,他的贞儿姐姐,付出了一生,却也得到了一个帝王毫无保留的、直至生命尽头乃至跨越生死的全部真心。
红尘万丈,浮生若梦。
而他们的故事,在终结之处,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以一种最极致、最惨烈,却也最圆满的方式,得到了永恒。
喜欢综影视:白浅被挖眼前觉醒记忆了请大家收藏:dududu综影视:白浅被挖眼前觉醒记忆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