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综影视:白浅被挖眼前觉醒记忆了 > 第7章 鲜儿改命记7(第1页)

第7章 鲜儿改命记7(第1页)

“张记热汤”的生意在道外区这条街上渐渐站稳了脚跟。鲜儿的手艺实在,价钱公道,加上她沉默寡言却眉眼干净,久而久之,不仅逃难来的老乡爱来光顾,连一些本地的力工、小贩也成了常客。小小的摊位前,总是缭绕着带着辣香的白汽,在这惶惶不可终日的年月里,竟成了街角一处难得的、带着点人间烟火气的所在。

鲜儿依旧话少,大部分时间只是低头做事,盛汤,收钱,擦洗。但她耳朵却没闲着,那些坐在矮凳上,捧着热汤碗吸溜的食客们,在填饱肚子的短暂慰藉里,总会压低声音交换着各自听来的消息。

“听说双城那边打得更凶了,咱们的队伍……撤下来了……”

“倭寇不是玩意儿!占了地就修炮楼,抓壮丁……”

“马占山将军还在扛着,可这冰天雪地的,缺粮少弹啊……”

“城里也不太平,前儿个晚上响枪了,抓了好几个……”

这些零碎的信息,像一块块冰冷的石头,投入鲜儿心底。她知道,历史的洪流正不可阻挡地朝着那个既定的方向奔涌。双城……离哈尔滨已经很近了。传武,他一定就在那片枪林弹雨之中。

她帮不上别的忙,只能在有穿着破旧军装、明显是掉队或者撤下来的士兵来喝汤时,默不作声地往对方碗里多舀一勺稠的,或者偷偷塞个饼子。那些士兵往往疲惫不堪,眼神里带着血丝和麻木,接过食物时,也只是沉默地点点头,连道谢的力气都仿佛耗尽。

一天,摊前来了一老一少两个陌生人,穿着打扮不像普通百姓,也不像士兵。年长的那个四十多岁,面容精悍,目光扫过摊位和鲜儿时,带着审视。年轻的那个二十出头,眼神警惕。

“两碗汤,四个饼子。”年长的开口,声音低沉。

鲜儿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盛好。那两人就站在摊子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显然饿极了。鲜儿注意到他们虽然穿着普通棉袍,但脚上的靴子却沾满了干涸的泥泞,不像是城里人。

年长的几口喝完汤,抹了把嘴,目光落在鲜儿用来垫桌脚的一块旧麻布上——那上面沾了些洗不掉的暗红色痕迹,是前几天一个伤兵留下的。

“老板娘,生意不错。”他忽然开口,像是随意搭话。

鲜儿心里微微一紧,面上不动声色:“混口饭吃。”

“这年月,能安稳混口饭吃不容易。”年长的意有所指,目光锐利地看着她,“听说你这儿,常有当兵的来?”

鲜儿垂下眼,收拾着灶台:“都是苦命人,路过讨口热的。”

那年长的没再追问,掏出几个铜板放在桌上,对年轻的那个使了个眼色,两人很快消失在街角的人流里。

鲜儿看着他们离去的方向,心口有些凉。那两人身上有种她熟悉的气息,是刀头舔血、在暗处活动的人才会有的气息。是土匪?还是……抗日的人?她不敢确定,但本能地觉得,麻烦或许要来了。

果然,没过两天,那个年轻的陌生人又独自来了。这次他直接凑到摊前,声音压得极低:“老板娘,帮个忙。”

鲜儿抬起眼,没说话。

“我们有些弟兄,伤了,缺药。”年轻人语很快,眼神里带着恳求,也带着不容拒绝的强硬,“听说你以前在放牛沟收过药材,懂些这个。能不能……弄点外伤药?磺胺,或者止血粉最好,价钱好说。”

鲜儿的心跳骤然加快。她猜对了。这些人,多半是抗日的。她柜子里就藏着一些,那是她为传武,也为可能到来的更坏情况准备的。可是……拿出来,风险太大了。一旦被现,就是灭顶之灾。

她沉默着,手里擦拭灶台的动作没停。

那年轻人见她犹豫,有些急了:“老板娘,都是打倭寇的弟兄!见死不救,良心过得去吗?”

鲜儿的手停了下来。她眼前闪过传武可能躺在血泊中的画面,闪过那些撤下来伤兵空洞的眼神。良心?这乱世,良心是奢侈品,也是催命符。可若真的见死不救……她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

“明天,”她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还是这个时候。你一个人来。”

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重重地点了下头,迅离开。

那天晚上,鲜儿一夜没睡。她把藏着的磺胺粉和止血带分出一小部分,用油纸包了又包,塞进一个空的面酱坛子底层,上面又仔细地盖上厚厚一层干咸菜。

第二天,那年轻人准时出现。鲜儿像往常一样做生意,趁人不注意,将那个沉甸甸的坛子递了过去,低声说:“咸菜,回去就饭吃。”

年轻人接过坛子,手指在坛底摸索到那异常的硬度,立刻明白了。他将几个银元飞快地塞到鲜儿手里,低声道:“谢了!”

鲜儿看也没看那些银元,直接扫进放零钱的木盒里,仿佛那只是普通的饭钱。“快走吧。”她催促道。

年轻人抱着坛子,迅消失在人群中。

鲜儿继续低头擦着本已干净的灶台,手心里全是冷汗。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只是一个试图在乱世中苟活的普通妇人了。她踏上了一条更危险的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哈尔滨的春天来得迟,直到农历三月,松花江的冰面才传来细微的碎裂声,但空气里依旧裹挟着未散的寒意。街面上的气氛,比这残冬更加凝滞。日军步步紧逼的消息像瘟疫一样在城里蔓延,恐慌无声地渗透进每条街道、每个院落。

“张记热汤”的摊子还支着,但生意明显冷清了许多。人们行色更加匆忙,脸上挂着同样的惊惶与茫然。鲜儿依旧沉默地守着那口冒着热气的大锅,眼神却比以往更加警惕。她注意到街上巡逻的士兵换了装束,不再是之前熟悉的灰布军装,而是另一种陌生的黄绿色,刺刀在稀薄的春日下闪着冷光。偶尔有零星的枪声从城市的某个角落传来,引得路人纷纷避让,面露骇然。

那个来取过药的年轻人,后来又悄悄来过两次。一次是深夜叩门,带来了几只风干的野兔和一块珍贵的红糖,说是“谢礼”。鲜儿没收,只低声问了一句:“前方的弟兄……怎么样了?”

年轻人沉默了一下,摇摇头,脸上是压抑的悲愤:“不好。缺药,缺粮,天冷……很多弟兄没死在战场上,倒在了伤兵营里。”他顿了顿,看着鲜儿,“老板娘,你给的东西,救了好几条命。多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