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综影视:白浅被挖眼前觉醒记忆了 > 第11章 鲜儿改命记11(第1页)

第11章 鲜儿改命记11(第1页)

根生满地跑了,小嘴叭叭的,最先会喊的不是“爹”,是“娘”。

这也难怪,鲜儿走哪儿都带着他,晚上也搂在怀里睡。粮儿对这个儿子是喜欢的,看顾可以,但他自个儿还是个半大孩子心性,逗弄可以,真让他看孩子,没一会儿就嫌烦了。

粮儿的身子骨倒是长开了,加上家里吃食不断,有一个能干的爹和管事儿的大媳妇,吃人的年代也是顿顿饱饭,身量比一般北方小伙都高了,肩膀宽了,力气也足。

只是那心思,还像蒙着一层薄雾,简单,透亮,认死理。他就认鲜儿,鲜儿说的话,比张金贵和李氏都管用。

杂货铺里搬货、上架的体力活,渐渐落在了粮儿身上。鲜儿指哪儿,他打哪儿,从不问为什么。一袋百十斤的粮食,他吭哧吭哧就能扛起来,走得稳稳当当。卸完货,满头大汗地跑到鲜儿面前,咧着嘴笑,像讨赏的大狗。

“鲜儿,俺搬完了!”他依旧习惯这么叫她,改不过口。

鲜儿会递给他一碗晾好的水,顺手用袖子给他擦擦额角的汗:“嗯,粮儿能干。”

就这一句夸,能让他美上半天,干活更卖力气。

张金贵和李氏看着,心里是宽慰的。儿子虽不精明,但肯听媳妇的话,有力气,能顶门立户了。这个家,靠着鲜儿里外操持,靠着粮儿这把子力气,总算是在这哈尔滨扎下了根,没散。

鲜儿肩上的担子,并没因为粮儿能干活就轻省多少。心里那根弦,始终绷着。支持外面抗日的线,还悄悄连着,只是更隐蔽了。她不再亲自去碰头,钱和药,都由粮儿去送。

她教粮儿:“有个叔叔,在江沿那边等。你把这个布包给他,别的啥也别说,给了就回来。”她反复叮嘱,“有人问,就说去给铺子里进货。千万记住,不能跟任何人说,爹娘也不能说。”

粮儿眨巴着眼,用力点头:“嗯!鲜儿不让说,俺谁也不说!”

他不懂这里面的凶险,只知道鲜儿交代的事,一定要办好。他力气大,脚程快,揣着那沉甸甸的布包,穿街过巷,每次都把东西稳稳当当送到,再一口气跑回来,气喘吁吁地向鲜儿报告:“鲜儿,俺送到了!”

鲜儿看着他单纯的眼睛,心里又是欣慰,又是酸楚。这世道,竟要一个心思纯净如白纸的人,去沾染这些血腥危险。可她没办法,她不能亲自去,张金贵年纪大了,胆子也变小,只有粮儿,是她唯一能托付,也绝不会出卖她的人。

根生三岁那年冬天,格外冷。李氏的老咳嗽又犯了,夜里咳得撕心裂肺。铺子里的生意也淡,眼看年关要过不去了。

一天晚上,鲜儿把家里最后那点金饰翻出来,放在小木匣里,准备明天让粮儿再去一趟。张金贵蹲在门口抽旱烟,烟雾缭绕,眉头拧成了疙瘩。

“鲜儿,这年景……咱自家都快揭不开锅了……”他声音沉闷。

鲜儿没看他,手指摩挲着冰凉的金属:“爹,咱还能想法子。前线那些弟兄,缺了药,就是等死。”

张金贵不说话了,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他知道劝不住,这个儿媳妇,主意正,心也善,就是这善心,有时候让人提着脑袋过日子。

粮儿抱着已经睡着的根生,坐在炕沿边,听着爹娘说话,似懂非懂。他只知道,鲜儿又要让他去送东西了。他不怕跑腿,就怕鲜儿皱眉。

第二天,粮儿揣着那个装着金饰的小布包,又出了门。天阴着,像要下雪。鲜儿站在铺子门口,望着他消失在街角的背影,心里七上八下。

这一次,粮儿回来得比平时晚。鲜儿等得心焦,正要出去寻,才看见他跑回来,棉袄领子敞着,满头热汗。

“咋才回来?”鲜儿赶紧把他拉进屋里。

粮儿喘着气,从怀里掏出几个还带着体温的烤红薯,递给鲜儿:“鲜儿,你吃!路上碰见卖烤红薯的,俺用你给的零钱买的!”

鲜儿看着那几个烤得焦黄的红薯,再看看粮儿那邀功似的、纯粹的笑容,一直悬着的心,猛地落回了实处。她接过红薯,指尖感受到那一点温热。

“没事就好。”她低声说,把红薯掰开,分给眼巴巴望着的根生一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