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赤火汉末魂 > 第350章 人才的虹吸效应(第3页)

第350章 人才的虹吸效应(第3页)

在淮南一个情况复杂的多姓宗族村,两姓人家因灌溉用水先后次序争执了十几年,动过锄头,告过官府,始终是一笔糊涂账。

新来的女管事,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她白天下地头勘察水渠走向和农田位置,晚上分别找两姓族中有威望的老人谈话,掰着手指头算每家稻田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

最后,她拿出一个方案:并非简单均分,而是依据稻田面积、苗情旱情,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滚动分配的用水时间表,并由两姓各出一人共同监督执行。

方案未必让双方百分百满意,但其公正性与专业性,却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纠缠十几年的宿怨,竟在她手中慢慢化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仆学院”灌输的远不止是技能,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行为准则:权力来自服务,管理必须透明,公正源于程序。

学员们熟练使用着学院推广的简易记账法,公社的每一笔收支,小到买一把新镰刀,大到收缴的公粮总数,都定期公布,接受全体社员监督。

贪污腐败的空间被压缩到极小,因为任何不合理的账目,都可能被那些同样学过基础算数的社员指出。

民间纠纷的处理,也不再是“官老爷”一拍惊堂木的独断专行,而是依据《赤火律》,结合乡约民俗,在有村民代表参与的评议会上公开调解,重在厘清事实、阐明法理、化解心结。冤屈错案大幅减少。

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他们或许不懂太多大道理,但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过去的胥吏下来,多是催逼赋税、骚扰乡里;而赤火公社的这些“小管事”们,是真来做事、主持公道的。

他们不摆官威,办事有章法,账目清清楚楚,处理纠纷不偏不倚。

这种体验,比任何宣传都更有力。

民众对赤火社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不再是源于对“均田地”的渴望,或是对于军事力量的敬畏,而是源于这种日复一日的、可触摸的公正与高效。

他们开始真正将赤火公社的治理视为“我们自己的”秩序,愿意主动维护它,向这些年轻的干部们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韩澈看着各地报上来的情况汇总,上面记录着粮食入库量、纠纷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度等冷冰冰的数据,但其背后,却是滚烫的民心。

他对林枫感叹道:“这批学院出来的娃娃,抵得上千军万马。他们扎下的根,比打下的城池更稳固。”

林枫点点头,补充道:“但需持续监督,防止他们被旧习气沾染。‘公仆’二字,要时时敲打。”

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如同为赤火公社这棵大树铺设了最深最广的根系。

它或许没有攻城略地那般轰轰烈烈,却真正决定了这棵大树能否经受风雨,能否枝繁叶茂,能否长青不衰。信任,一旦建立,便成了最强大的力量。

加密的信使穿梭往来,将三地学院的最新成果、各地民生改善的报告、乃至民间悄然变化的风气,源源不断地送至陈烬、韩澈、赵将的案头。

他们翻阅着这些并非战报的文件,神情中的锐利渐渐被一种更深沉的欣慰与洞察所取代。

北疆,陈烬放下牧耕学院送来的、记录着新粟种推广面积和牲畜存栏数增长的报告,目光越过地图上的敌我态势,望向窗外那片正在变得富饶的土地。他对身旁的孟瑶和秦狼缓缓道:“我们击退敌人,是生存;我们整合草原,是壮大。但这些,”

他指了指那些报告,“这些能让百姓吃饱穿暖、让胡汉不再相争而能相亲的学问和办法,才是真正能让我们扎根下去、让别人打不过来、甚至让别人学着我们的东西。这才是…釜底抽薪的胜利。”

中原,韩澈仔细阅读着公仆学院毕业生的工作考核评语和几起典型纠纷的调解案例汇编。

他看到的不是个体的成败,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而清廉的基层治理模式正在成型。

他对林枫道:“攻城掠地,占的是一时一地。而这些东西,”

他轻轻敲打着案例汇编,“占的是人心,立的是规矩。规矩立住了,人心归附了,江山才能真正的稳固。这些学员,是在为我们铺设一条通往天下最平坦、最坚实的路。”

江南,赵将审阅着格物学院送来的技术简报和贸易收益报表。

他对“经纬”和庞统分析道:“水师战船、精良军械,是破敌之矛;圩田丰收、工坊兴盛、贸易畅通,则是养兵之盾,更是吸聚四方资源的磁石。我们现在不仅能打,更能养。别人越打越穷,我们却可能越打越富。这其中的差别,最终会决定谁能笑到最后。”

他甚至难得地补充了一句,“学院里那些磕磕绊绊的试验,价值不亚于一次成功的奇袭。”

三位领导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些学院及其产出的人才与成果,其带来的长远战略价值,丝毫不亚于甚至越了一场辉煌的战役胜利。

它们不是在摧毁一个旧世界,而是在实实在在地建设一个新世界。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dududu赤火汉末魂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