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那清幽雅致的静室,便见镇元子正盘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睁开眼,看到是孙悟空,脸上顿时露出温和笑意,抚着长须起身:
“我方才还在想,是哪位贵客能让贫道心血来潮,原来是贤弟去而复返。”
“不知贤弟匆匆而来,所为何事?”他显然已经算到有客会来,但具体何事却未卜尽。
孙悟空对自家兄长这神乎其神的卜算手段也是心服口服,笑道:
“兄长好手段,卜算之道甚妙。”
“实不相瞒,前几日兄长开坛讲道,玄妙精深,俺老孙获益良多。”
“今日在外,机缘巧合下心有所感,似乎触摸到了一个关窍的延伸。”
“心中疑惑难解,如同骨鲠在喉,特此回来,想与兄长坐而论道,请兄长指点迷津。”
“哦?竟有此事?”
镇元子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心中欢喜,
“好啊!好!”
“贤弟悟性通天,竟能在为兄道法上推陈出新,此乃天大好事,快,快随为兄来。”
镇元子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立刻屏退了左右侍奉的童子。
他亲自带着孙悟空,穿过几重院落,来到后山一处灵气最为浓郁、环境最为清幽的洞府。
这里是他平日闭关参悟大道之所,洞内石桌石凳俱全,壁上刻有古朴道纹,充满了大道韵律。
两人在石桌旁相对坐下。
孙悟空也不客套,立刻将自己神光涤荡妖氛时的感悟,以及这感悟如何与镇元子前几日所讲大道中某个玄奥之处隐隐相连、却又似是而非的困惑,一五一十地详细道出。
他讲得极其认真,将自己捕捉到的那一丝玄妙感觉,用最直白的语言描述出来。
镇元子听得频频点头,眼中异彩连连。
他时而捻须沉思,时而开口点拨几句,往往寥寥数语,便能切中要害,将孙悟空心中那团模糊的感悟之光拨得更亮。
他更将自己对此道的更深理解,结合孙悟空的独特感悟,深入浅出地剖析开来。
孙悟空本就天赋异禀,悟性绝伦,此刻又有一位道行深不可测、且真心实意为他解惑的兄长倾囊相授,为他查缺补漏,指点迷津。
他只觉得脑中灵光不断闪现,先前那丝模糊的感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壮大,仿佛一颗种子在最适合的土壤和阳光下,以肉眼可见的度生根、芽、抽枝。
很快,孙悟空便完全沉浸在了那玄妙的大道感悟之中。
他双目微阖,周身气息变得玄奥莫测,时而如深渊般沉寂,时而又如初生朝阳般蓬勃,整个人进入了一种深层次的顿悟状态,洞府内无形的道韵似乎都被他引动,环绕其身,出低沉的共鸣。
镇元子看着眼前迅入定、仿佛与此方天地合二为一的孙悟空,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叹和由衷的欢喜。
“好啊……真是好啊……”
他心中感慨万千,“贤弟这天资悟性,实在是……旷古烁今,远贫道所见一切生灵!”
他想起自己讲道时,孙悟空不仅能在极短时间内理解透彻,更能举一反三,甚至提出一些连他都未曾细想过的独特见解。
如今,这份感悟更是直接在他道法的基础上延伸、升华。
有些时候,当真是不服不行。
这世上,真有那生而知之、钟天地之灵秀的天才。
寻常修士穷尽千年、万年苦修都未必能触摸的门槛,在他面前,竟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简单自然。
当真是个好猴王!
当真是个好齐天大圣!
当真是个好贤弟!
他轻轻起身,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洞府,厚重古朴的石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
镇元子抬手,指尖流淌出玄奥的道纹,在石门和整个洞府周围布下了数层强大的禁制。
光华流转,将此地彻底与外界隔绝,确保没有任何不长眼的鸟兽或意外能打扰到孙悟空。
做完这一切,镇元子才飘然离去,脸上带着笑意。
………
孙悟空离去后,队伍的气氛明显沉静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