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莫慌。”
凌阳连忙出声安抚,介绍道,“这正是贫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正是他降伏了那奎木狼,救得公主脱离苦海。”
听见凌阳如此说了,宝象国国王也是心中感激,对着孙悟空俯身一礼,
:“孙长老,小王方才已听圣僧言说,多亏长老法力无边,降伏那黄袍怪,救得小女回国。
“小王在此,代小女,拜谢长老救命之恩。”这一礼,行得情真意切。
孙悟空坦然受了这一礼,才上前一步,伸手虚扶:“陛下请起,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国王顺势起身,急切问道:“孙长老,不知那黄袍怪……那奎木狼,天庭是如何落的?”
孙悟空一摆手,回答道:
“老孙带着那厮上天启奏了玉帝,玉帝查了他的点卯记录,现他旷工十三天,按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算,正好是十三年。”
“玉帝便派了星宿官把他收押回天庭。打了他一百三十镇魂法棍,一棍下去要缓许久,打得他半死不活,然后贬去兜率宫给太上老君烧火炉子去了。”
他言语简洁,却把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
国王和一旁的百花羞公主听得奎木狼受到如此严惩,心中又是解恨又是感激。
毕竟让家人分离十三年之久,人这一生又有多少个十三年呢?
更别说还有那些苦楚。
百花羞上前,对着孙悟空盈盈下拜,声音哽咽:
“多谢孙长老救命之恩,若非长老神威,奴家此生……恐再无重见父母之日……”
国王感念师徒恩德,极力挽留他们多住些时日,定要好好款待报答。
但凌阳师徒取经心切,婉言谢绝。
国王见留不住,便不再强求,立刻命人整治了最丰盛的素筵,大开东阁,为王师饯行。
盛宴过后,师徒四人收拾行装,辞别王驾。
国王亲自率领众多亲信官员,将四人一路送出都城,又送出很远。
直至城郭已远,山道蜿蜒,国王才停下脚步。他望着师徒四人远去的背影,忽然整了整衣冠,对着那个方向,郑重地俯身下拜!身后的官员们见状,也纷纷随之拜倒。
这一拜,是宝象国王室,对再造之恩的至深感激。
众人保持着这个姿势,目送着那四个身影,在春日的山道上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苍翠的群峰之间。
………
西行路上。
师徒四人离开了宝象国地界,继续踏上西行之路。
沿途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自不必说。
此时正值三春时节,风光正好。和煦的春风拂过,吹得杨柳枝条碧绿如丝,在空中摇曳生姿。
沿途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常言道“景色宜人”,果然不虚。师徒四人连日来经历波折,此刻行走在这如画美景之中,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然而好景不长。
走了数日,前方一座巍峨大山拦住了去路。但见此山:峰峦陡峭,怪石嶙峋。深涧幽谷,曲折盘旋;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山势险恶,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此山虽高险,但师徒四人中谁也没叫难,便是那猪八戒也是一改往常疲惫之态,老老实实挑着担子上山,不曾叫苦叫累。
师徒四人开始登山,
但山路崎岖难行,异常险峻。
凌阳并未骑乘白龙马,只因这山路实在太过陡峭狭窄,马匹难行。
四人徒步攀登,在奇峰怪石间穿行,不过师徒同心,一路说说笑笑,倒也未曾觉得太过辛苦,反而将这险峻山势当作了一种磨砺。
直到行至某处,前方山路旁一棵古松下,忽然传来一个苍老而急切的声音:
“喂!那几位往西边去的长老!快快停下!听老汉一言,此山凶险,山中藏着一伙极其凶恶的妖魔,专等着吃你们这些东来西去的和尚哩!”
凌阳等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头戴破旧老蓝毡笠、身穿粗毛皂布衣的老樵夫,正倚在松树干上,朝着他们焦急地挥手呼喊。
凌阳心中一动,上前几步,对着老樵夫合十行礼:
“多谢老丈提醒,贫僧感激不尽。却不知老丈可知,盘踞此山的,是些何等妖魔?盘踞在此已有多少年头了?”
而孙悟空在经历了许多事后,心中也是不再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