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回溯刑警破黑局风云 > 第191章 研究新案定方向(第2页)

第191章 研究新案定方向(第2页)

李悦戴上耳机,开始监听城市公共频段的无线信号流。她打开了频谱分析界面,背景噪音密密麻麻,像雨点打在铁皮屋顶上。各种广播、对讲机、dui-fi信号交织成一片混沌。

忽然,她手指一顿,把一段低频波动单独提取出来。

“这个编码节奏……”她放慢播放度,耳朵贴近耳机,“和k-时期用的唤醒信令结构一样,只是换了调制方式。原来是fsk,现在改成了dsss扩频,抗干扰更强。”

“他们是同一批人。”我说,“或者至少,用的是同一套技术体系。”

赵勇坐回座位,手指敲着桌面:“所以他们的目标不是杀人,也不是绑架,而是测试?”

“测试我们的反应度,也测试系统的漏洞。”我打开“影蚀行动”的主文件夹,里面分好了三个子目录:【现场物证】【技术链路】【社会关系】,“接下来我们兵分三路:你负责现场复勘,重点排查所有老型号摄像头的改装痕迹;李悦继续追技术链,尤其是那些外包运维的政府站点;我来梳理三名失踪者的社会关系网,看看他们生前是否接触过可疑人员。”

李悦忽然抬头:“还有一点。这三次干扰都生在凌晨一点到三点之间,正是系统自动巡检的间隙期。他们知道后台什么时候最松懈。”

“不光知道。”我说,“他们可能曾经参与过系统的搭建或维护。”

赵勇冷笑:“合着是自己人干的?”

“未必是警队内部,但一定是熟悉这套运作机制的人。”我看向李悦,“把过去两年所有与市政监控项目有关的外包合同名单导出来,特别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部分。”

她已经开始操作,屏幕上滚动着一行行企业名称和项目记录。几十家单位中,十几家存在股权关联或人员重叠。其中一家叫“恒安智联”的公司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承接了全市七个片区的监控升级工程,而它的法人代表,竟是五年前因数据泄露事故被吊销资质的前信联通项目经理。

“记下来。”我说,“重点调查这家。”

就在这时,李悦突然出声:“等等,系统刚弹出一条新的低温预警。”

我立刻转身。

屏幕上跳出一条信息:

【风险等级:一级】

姓名:未知

性别:男

年龄:约岁

最后位置:东城区幸福街号监控盲区边缘

行为特征:蜷坐于便利店后门台阶,双手抱臂,头部频繁左右转动

附图中,男人穿着破旧军大衣,脚边放着编织袋。他微微抬头,目光扫过巷口方向。

而在他身后的玻璃门上,倒映出半截电线杆和一段围墙——原本空无一物的墙角处,地面投影有一小片不规则的阴影,形状不像固定物体投下的。

我放大那块区域。

阴影边缘略微扭曲,像是有轻微气流扰动。

“那地方没有实物遮挡,也不符合光照角度。”李悦低声说,瞳孔微缩,“那个影子……是实时生成的。”

空气仿佛凝固了。

我盯着那团诡异的暗影,脑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如果影子不是由实体投射,而是由某种装置主动制造出来的虚拟遮蔽效果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意味着,有人正在用光学欺骗技术,在现实世界中制造“视觉盲区”。而那个流浪汉,或许根本不是流浪汉,而是诱饵,是用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幌子。

“这不是普通的失踪案。”我缓缓开口,“他们在训练一种新型干扰模式——不再是简单切断信号,而是重构视觉信息,让我们看到‘应该存在’的东西,而不是真实生的事。”

赵勇猛地站起:“要不要派人去现场控制?”

“不能贸然行动。”我说,“如果我们现在派警力介入,反而会打草惊蛇。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观察我们的应对流程、调度响应时间和战术部署方式。这是一次实战演练。”

李悦迅调出该区域的三维建模图,结合气象数据模拟光线折射路径。结果显示,若在墙角布置微型全息投影仪,并配合温控系统调节空气密度,确实可以实现局部影像扭曲。

“设备体积不会过拳头大小。”她说,“而且必须提前布设。说明他们至少三天前就开始准备了。”

我走到白板前,重新整理思路。

目前掌握的信息拼图如下:

三起失踪案均生在凌晨-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